⑴ 大学中的奖学金是怎样评定的
每个学校有自己不同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学业成绩+表现分的形式,其中学业成绩是最主要的。
大学的奖学金评选:
1、奖学金一学年评一次,一般在新学年开始时评选,评选时所能算入的成绩、加分活动,都必须是在“上一学年”时期内的。
2、奖学金分为三等,一般排名第一的还可申请“国家奖学金”,更高金额,每个学校的三等奖学金金额不同。但是都有“国家奖学金”可申请。一般是“综合测评分数”排第一的人才有机会申请的。
3、成绩约占50%~60%的比例,奖学金是用来奖励优秀学生的,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所以学习成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4、除学习外,还包括德育、智育、体育三大项评选标准。
⑵ 四川大学的奖学金评定只参考上一年的成绩吗
不是的,需要参考入学以来的所有学习成绩。
国家奖学金要求二年级及以上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符合以下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本科生学年奖学金综合奖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道德品质优秀,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学习目的明确,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评定奖学金,应按上述条件全面衡量,坚持标准,突出实绩,综合评定。
(2)奖学金评定过程记录扩展阅读:
四川大学学生表彰奖励要求规定:
1、要求在评议、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德育方面都要接受班级(或小组)的群众评估。其评估须按上述综合评估标准进行。辅导员或班主任计算出综合评估得分,以作为组织鉴定和评选的主要根据。
2、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评估分,由辅导员、班主任在群众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平时的实际考察、分析来评定,在评定过程中应注意征求有关教研室和任课教师的意见。
3、基本采取个人(集体)申请、学生民主评议、学院审议公示推荐,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评审,评审结果在全校公示的评选程序。党委学生工作部也可在遵循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创意和成效的评选方式。
⑶ 奖学金评审表中的主要事迹该怎么写
奖学金获得者XXX同学主要事迹
XXX同学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从进入大学以来一直担任994311班的学习委员,大一大二时兼任英语快班的班长,她整体素质较高,各方面表现出色,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一丝不苟,努力负责;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成为该专业较早入党的先进分子之一。
⑷ 综合奖学金表格中主要表现怎么填
可以从三个方面写:学习情况,思想状态和工作方面。
举例说明:
申请理由:
本人在学习上学习刻苦,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成绩优异,学习成绩专业前列.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证和第二外语日语的n1等级考试,同时也在学习上为同学们做出表率.
在工作方面,担任班长一职,积极为同学们服务,认真组织班内活动,配合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
在思想上保持积极进步,拥护党和国家,遵纪守法,并且在2017年6月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荣幸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同时因为生活在农村,生活并不富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庭负担,为父母减轻压力。
⑸ 奖学金主要事迹怎么写
奖学金主要事迹就是在校时所获得过的荣誉,包括是否是党员、团员,是否得过一些奖项,简单概述一下这些奖项所获得过程中的过程,对自己作出带有褒义的评论。
正文:
xx,女,汉族,1990年1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xx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物业管理专业。在校两年期间曾先后担任xx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宣传部副主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09物业管理专业班长,曾获得“特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 “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社会工作优秀学生”、“优秀组织者”、“社联先进精神文明个人”、“院运动会跳远第五名”、“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一、在思想上,积极向上,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在思想上,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诚实守信,严格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0xx年入学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定期汇报思想状况,在20xx年5月份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经过党组织的慎重考虑于20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在此期间,我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通过系统地学习《liuxue86.com》,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二、挥洒辛勤泪水,强化知识结构,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是我在学习中最大的优点,因为我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更应该具备优异的学习成绩,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
进入大学以来,我一直秉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来督促自己的课程学习,坚持每天认真听讲,课上做好学习笔记,课后在教室或图书馆自习。
经常向老师请教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涉猎与收集专业相关的资料,经常阅读一些名人名著以增加知识底蕴,拓宽知识面。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物理大观园”、“物理创意 大赛”等本系特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使的活动都圆满地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XX-XX年获得”军训积极分子”称号。
XX-XX获得"优秀团干部”称号, XX-XX获得"执勤周积极分子”称号。在大三我担任系社会实践指导中心主任一职,我知道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以及对我工作能力的进一步考验,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争取出色的完成院、系和班级的各项工作。
⑹ 奖学金评定表怎么写
家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包括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本专科生以及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
申请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道德品质优良;
二、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执行大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生活俭朴;
三、身体健康;
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或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优秀;
五、家庭经济困难。
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
国家奖学金分为两个等级,全国每年定额发放给4.5万名学生。其中,1万名特别优秀的学生享受一等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3.5万名学生享受二等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其所在学校减免其当年的全部学费。
奖学金的申请和评审程序
国家奖学金按年度申请,每年10月开始受理申请,当年12月底前评审完毕。
高等学校学生个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国家奖学金申请表》。财政部根据各中央主管部门和省所属普通高等学校上一年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人数,于每年9月1日前确定推荐名额,并对重点高校和师范、农林、民族、体育、航海、水利、地质、矿产、石油等专业的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较大的高校适当倾斜。
⑺ 奖助学金评定到底怎么进行 1
虽然各院系的评比规则和具体办法都有所不一致,争论焦点也有不一样,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多多少少有学生对于评选结果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那些天,大家聊天的焦点都聚到了评奖上面,可以到处听到抱怨的声音。德育分要加,可是一直没有一个官方的解释说明,因此那些不赞同德育分的人始终是不平的;德育分怎么加,加多少,都由班长依据一些文件来判定,最后很多人怪班长不公平,班长也说这事吃力不讨好;贫困生认定,到底依据是什么?班长有没有将过程公开化? 这些都是来自于其他班很多朋友的疑问,哪怕出一点问题,他们都会说"没办法,谁让我们班班长不行呗",由于权力都集中在班长手里,所以如果出现问题人民肯定把矛头指向班长。作为同是班长的我,在欣慰于我们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同时,也担心工作做不好。我甚至想,也许我们班也有觉得不合理的情况,只是他们不当面说,我不知道罢了。这样的情况更可怕,就像现在的和谐社会,表面上静如死水,内在里仇恨和矛盾的胚胎正在慢慢发育,领导者不要奢望孩子会流产,迟早要生下来的。 于是我和女班长在开会时努力营造宽松气氛,让同学们把觉得不合理的都说出来,我还跟他们讲"可以给我发匿名短信,打骚扰电话",大家只是嘿嘿地笑。 一切一切的矛盾,到底是人民群众的不理解,还是执政者行为的不合法性,抑或是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在上人人网的时候,偶然看到这样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 生活处处是政治斗争啊[①]2010-10-12 22:57 这几天来为了评奖学金的事,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一场腥风血雨把原来团结的09 国政撕的支离破碎,心痛之余,作为一个亲历者,作为一个奖学金的旁观者,作为一个国际政治学生,我觉得应该有所记录,下面是我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的所思所考 1、两个班长的死掐,血淋淋的现实向我们展示了行政双头制的弊端,比教科书上写的生动百倍 2、大选将近,各个候选人跃跃欲试,各种做法,各种逼宫,各种作秀,巩固原有坚定选民的同时,告诉那些摇摆选民我最代表你们的利益,选我吧,选我吧。从此,对于美国大选前,候选人对中国的各种批评再也见怪不怪了。 3、不是我不民主,但如果明天gcd 说下一任国家主席进行全民的普选,我一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看看吧,南开大学的大二学生,平时对本班事物关心度之低,对各种制度表示不明确,不关心,随便,你看着办吧,到关键时候,为自己的利益整个你死我活,就这政治素养,现在我坚定支持我国公民政治素质较低,缺乏参政议政的能力的说法。 4、他们争了那么久,看了那么久的热闹,我就是没明白到底他们在争什么,总觉得斗争的核心是两个班长的争端,但这并不是两个人私人恩怨那么简单,各种私人恩怨交织在一起,两个人争到拉帮结派的争,最终各种争论交织在一起,当大家争得失去理性时,已经不是在抽丝剥见的一个个去解决矛盾,回答问题,而是在争到底谁对谁错,这种问题是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因为没人会心口一致的承认自己错了。所以班会开了一场又一场,那奖学金的还是那几个人,问题只是更多,大家对彼此的人品都开始有了怀疑。为什么不一个个问,私聊有时比开大会效率高多了。只希望大家如果真的关心自己的利益,就勇敢的说出来,不要为了所谓的友谊藏着掖着,有话不说,到时再随大流的不明不白的一通乱指责难道会更加巩固友谊吗? 5、什么男生利益,女生利益?狗屁,难道不知道现代代议制的基础之一是强制委任制的被否定,班长、班委作为我们这些班级主权者选举出来的代表,他们代表的是全班的利益。口口声声声称自己捍卫的是女生的利益,指责对方维护男生的利益,话说今天之前我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这是搞男女分裂吗? 6、从逼宫事件发展来看,在无政府状态下,当霸权国受到挑战,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稳定的局面开始动摇时,霸权国会采取示弱姿态,其他国家采取跟随者的政策,霸权国汲取各种资源,对挑战者予以打击,接下来是挑战者失败,霸权稳定论的经典结局呢,还是霸权转移呢?看下次班委选举。 7、从体系层次讲,问题全出在团委身上,加毛德育分啊,一切以学分绩来衡量多好啊,虽然这有唯成绩论的嫌疑,但学分绩这个量化的标准还是比较能服众。看我们周政平时多团结,每年的10 月我们这就是江湖,难道是领导故意离间我们。不,这就太小看我们的院领导,其实他们这么做是有深刻用心的,他们这样做,让我们通过深刻体验到了政治斗争的尔虞我诈,通过为这点小钱斗争来考验我们,并让我们看清一些禁不起考验的人的真实面目,领导真是用心深远啊,谁让我们叫政府学院呢?不教点政治手腕是不行的。 (唐:特地说明一下第7 点,政府学院采用的评奖助学金制度是"依据学生学分绩加上德育分以后的总成绩进行评估"。德育分是给予在学生会、团委、班级、社团等组织担任职务,或代表学校、院系参加课内外竞赛、表演获得一定的奖项,或在文艺、学术、科技上有所建树,发表文章等情况的在校学生一定分数鼓励,以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德育分不像"考试分数"这种硬性指标,它的弹性较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学生的排名,所以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例如本人在班级、学生会、社团都有职位,支持德育分,同情团委,认为团委是为了鼓励丰富大学生生活,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本文作者反对德育分,应该与其没有任何学生工作有一定关系。因此,大学里的学习派和学工派始终势均力敌,由于代表的各自利益不一致,所以这种争论没有结论,也没有停止。) 8、小龙哥的悲惨经历告诉我们政治理论家是永远斗不过政治实干家的,干外事的玩不过办内政的。 9、以上都属于本人自娱自乐,各种理论只是为了将残酷的政治斗争娱乐化,少些血性,多谢欢乐。我无意说谁不是,如果你认为我伤害到你了,在这向你道歉。写本文只是希望那个团结的09 国政能早日回来 边看这篇文章边为自己捏汗,还好我们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评选结果还都是能够服众的。但是,正如《比较政治制度》所做的精辟论述"政治恰似冰山,表面上的机构只不过是水下潜在真实的一小部分而已",一个疑问随之而来了,为什么尽管年年变革评选方案,各院花样层出不穷,却仍然避免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这个问题只是想了想,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但那几天无论上课还是读书,看到一些政治性字眼,总是不自觉地往这件事上想,遇到有些理论刚好能够指导现实的,我甚至拍案叫好。 《比较政治制度》一书以东西方的民主进程为线索,对各国各个阶段的政治架构予以阐释,全书的核心是"西方民主"和"东方民主",于是我重点阅读了关于这二者的典型代表,即"三权分立"、"苏联的政治机构"和"美国的政治机构 "这三章,启发很大。也许是出于"职业敏感",看到书中连续不断地出现的"国民主权","权力分立","有权者都是要滥用权力的","强有力的政府"…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将其与这次奖助学金评定相类比,放佛看到了一个班级中的议会、行政首脑、政党,想来颇有意思。尽管这不能对等,但是对于我辅助理解概念,以及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随着书中的讲述,我慢慢地理解了一些东西,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当我读到《比较政治制度》里的一段"他(孟德斯鸠)就是为了确保这种政治自由,才主张需要权力分立的。他在《论发的精神》中作了如下论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权者都是要滥用权力的。为了阻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来防止滥用权力'",那么班长对权力的滥用,一定是在机制上没有另一个权力来制约而导致的,正如"易错假设"原理所说,"人人都会犯错,都有恶的一面,好的制度对人性恶有抑制的作用。"为什么有些班出现了这种情况,而有些班没有,在和他们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谁让我们班班长不行呗 ",从那篇文章也可以看到,作者把班长的不是放在了第一条即"两个班长死掐"。那为什么我们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按政治专权规律"个性越强越容易成为独裁者"来说,我和女班长的在性格上都是平和型的,品格也端正,没有争强好胜的欲望,这基本上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其二,我和女班长关系很好,这保证了统治阶级内部首先不会出现对抗和分裂。其三,班级性格整体上是一种温和、单纯性的,不容易产生怀疑和争执。 可是如果真如这样所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样的制度是一个"精英统治 "模式,政局的清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执政者的个人品格,有极大的随机性。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寄托于"包青天"式的人物身上,即使是今天,也有"胡温政治"的说法,这说明人们还是期待于最高领导人能有回天之力,并没有把领导者看成是国家机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是古代封建制度,遇到英明的皇帝便政通人和,天下太平,遇到昏君或庸君便苛税重赋,打砸抢烧。尽管有所不同的是,班长不是世袭的,"班长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但这里仍然有两个问题,其一是,人们选中的往往是群体中的"个性强者",因此又陷入了前面所说"个性越强越容易成为独裁者"的困局,尤其在评奖助学金时面对利益分配,而自己又被赋予了较大权利的时候,更容易走向独裁专制。其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包括对候选人人品、才学等信息缺乏了解,选举出的人也常有非有能力者的情况。再退一步讲,即使前两条都没有出现,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微观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任何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人品好的人也不例外。人品好的人和人品不好的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我和女班长在此次评奖助学金活动中没有为自己谋私利,在明年的评选中我也能保证公平公正,但一个主要原因是评奖助学金基本是一个瞬间动作,而且金额额度不是很大,设想如果此类活动需要经常进行,且金额越来越大的话,我并不敢保证能克制住自己。所谓腐败不都是这样诞生的吗?权力具有强制性和腐蚀性,没有一个好的、科学的制度,妄图去不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让人保持理智,这是不可想象的。在一个好的制度里,品行不好的人也得好好干,否则,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在一个不好的制度里,品行好的人也可能不好好干,因为不好好干可能更有利。一个有效的制度,在人做得不好的时候能处罚人,在人做得很好的时候能奖励人。总之,制度具有激励和约束的作用。[②] 在自有国家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公共管理领域已经发生了三次主要转换,即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那么政府职能的发展阶段也可以照此分为三等,即"统治","管理"和"服务",中国政府目前处于"管理"阶段。在微观的村民自治、学校管理中,行政机构往往还在"统治"和"管理"间徘徊,要达到"服务",必须得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作保障。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无神论国家,没有精神上的统治者对人性恶的一面有上限约束,因此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个人治社会里,人们更注重领导的个人品德,而不重视制度建构。而在一个基于法制的现代社会里,制度比人品更重要。 《比较政治制度》"权力分立"这一章论述了洛克和孟德斯鸠权力分立学说。洛克是权力分立学说的奠基人,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和执行权,在他看来执行权的作用包括了今天的行政和司法,可以说这是二权分立思想。虽然他对执行和司法不加区分,使得行政权缺少监督,但立法和行政的分立是一个重大变革。"立法者同时又是执行者,这对具有权力欲弱点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如果是这样,握有制定法律权力的人,也握有执行的权力,他们就可以超越他们自己所制定的法律,使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只体现他们自己的私利,因而,他们就可以享有与社会其余部分不同的利益,这就背离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③]" 评选奖助学金制度中的问题,恰恰是立法权和行政权没有分开。而这其中的立法权是尤为纷繁复杂的一块,需要单独做以解释。 立法权首先是由院团委行使的,它根据学校的指示制定了评选的基本法案,其中《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补充条例》是各班评选时主要的依据文件,已经非常详尽,但其中仍有大量"担任…的加0-5 分""担任…的加 0-4 分"的文字出现,这些区间正是专治和腐败产生的源头,但这里要注意,这一点是无法克服的,因为各班的具体情况各不一样,如果团委在制定的文件中什么都整齐划一,反而成了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院团委和文件本身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文件发下来以后,立法权就开始由班长行使。有些班还有学习委员参与,但因为最终解释权归班长,班长对团委老师负责,所以还是班长说了算。这时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了,都到了班长的手里。问题就出在这一块,尽管班长受团委老师的监督,但因为立法权在班长,法是你定的,你也有解释权,自然可以解释得贴近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的监督就不可靠了。监督失效,立法和行政又集权于班长手中,那么"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或者同时掌握在一伙人手中,那是很危险的,一切自由都不会存在 "[④]。 当然不可忽略有两个可以起到制约作用的因素: 1.在《院奖学金评定细则》里,有"凡在公示期内,对公示结果有异议者,可到学生工作办公室反映"。这个在大方向上可以杜绝绝对的专权腐败,但也有局限性,在《生活处处是政治斗争啊》一文里可以看到,政治生活中的问题远没有"评议结果"那么简单,很多问题是向上反映不了的。 2.一年一度的"班委换届选举",一般安排在紧接着评定奖学金过后。如果班长的个人意志取代了公意,社会约定便受到破坏,班委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地位,换届时就很可能会被选下去。因此,换届选举作为一个与评奖助学金毫不相关的制度却恰恰警示着班长,缓解了群众心里的怨气与不平,是一个有效杜绝腐败专治的因素。但它的滞后性还是表明它的无济于事,因为大多数的群众都仰仗着换届选举来表达不满,而不是在评定过程中积极地解决它。选举你可以把他选下去,但奖助学金已经评完了,最终还是没有左右评定结果。 3.针对某些事项,班长召开班会进行投票决议。这种投票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哪一项得票数多就采用那一项。这种看似合理的制度虽有一定的科学效用,但实质上是不可行的。据我调查,09 国政在评定奖助学金的时候,但凡有争议事项,班长都进行了投票决议,可是我们还是看到了那篇文章所描述的种种不是。至于原因,后面会分析到。 在《比较政治制度》第十节"苏联的政治机构"中,我看到了一种和现行班级评定奖助学金体制十分相像的影子,这是一种排斥原来十九世纪的议会制、三权分立制和国民代表制,而建立立法和行政两种权力相结合的制度,这就是苏维埃代表制[⑤]。根据书中列举的四点"权力分立的特点",可以总结出苏维埃政治机构所采用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与西方权力分立论的不同: 1.无产阶级民主主义是积极增进效率的原理。权力分立论是消极地防止滥用权力的原理; 2.无产阶级民主主义是以对国家权力及行使的人,持信任的、肯定的态度为出发点的。权力分立论是对其持怀疑的、不信任的、猜疑的态度为出发点的; 3.无产阶级民主主义有偏激、不平衡的性质,把权力集中于一个机构内部。权力分立论有中立的与调和的性质,它反对任何权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西方民主和东方民主都说自己是建立于人民大众意志之上的政治机构。斯大林认为西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形式的、政治的民主政治,它不过是把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隐蔽起来罢了。而从西欧式的民主政治立场来看,则认为苏联的民主政治,不过是共产党或者斯大林的独裁而已。东西两个阵营的民主政治,到底谁真谁假,孰优孰劣,作者并没有给出结论,他指出,"两种民主政治,作为其基础的社会结构是不同的…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消灭了阶级的对立,实现了人民大众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在那里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那么国民意志也应该是一致的…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有实际效能的政治机构,形成一个权力集中体系,必须说这乃是当然之事。"[⑥] 因此,苏联金字塔式的政治机构是建立在阶级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如果对应到班级上,建立苏联式政治机构的基础应该是"利益体单一化",即如果只单评奖学金,而且只按照成绩的多少来评,班级内部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因为享受奖学金的人只是单一的成绩高的人。(注意,这里在班级中套用"阶级"的概念是不准确的,阶级的定义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是一个经济范畴,但此处为便于理解和表述,暂用"阶级"一词,意为"利益代表队"。)但现在没有这么简单,评定过程中需要评出的奖项有两种,即奖学金和助学金。 首先,奖学金和助学金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如果有人家庭贫困且成绩足够拿奖学金的话,那么就出现了角色冲突,领导者可以出于理论上"公正"的考虑让这样的同学两个奖项全得,也可以企图让奖金覆盖面扩展,即一个人不能同时拿两项奖学金,这样,两项奖都可以拿的人、只能拿一项将的人、以及什么奖都得不到的人,分化出三个阶级。 其次,奖学金评定部分有"加德育分"一项,具体哪些能加哪些不能加,加多少,在某些情况下由班长制定,这样平日专于学习的人和致力于学生工作的人就又分化为两个阶级,专于学习的人不想让别人的德育分"来势太猛"以影响自己的排名,专于学工的人期待于班长对德育分放宽,以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损失。 再次,助学金评定部分有"国家一等助学金"和"国家二等助学金",谁能得到助学金,谁能得一等,谁能得二等,又成为了矛盾争论的焦点。 以上三点,决定了在评定奖助学金的过程中班级的利益群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交织分裂的状态。"国民意志"无法统一,导致在苏联模式下的班集体中不论是哪一个阶级掌握绝对的支配权都不再是推进效率、代表人民利益的团体,反而都成了对民主政治的破坏。加之班长不是独立于评比之外而执政的,他们作为利益相关者往往还会导致其在评比、拟定条款中有所倾向,即使他们不参杂个人愿望,但无论政策定位在那一段,总有一方或几方是不会完全满意,因此班长只有通过"猜疑的体系",由各种政治势力抗争和平衡才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①]参见: [②]程同顺.当代农村政治发展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⑻ 大学奖学金该如何评定
大学里每年都有发放奖学金。维基网络中给出的解释是:“獎學金,是提供給特定學生的金錢獎勵
,頒發對象包括學業成績優異、操行良好或課外活動如體育、藝術等方面表現傑出者。”奖学金的形式多种多样,反映了奖学金设立之初捐助者对于获奖者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我而言,我所在的大学和学院颁发的大部分奖学金都是用来奖励学习优秀的同学。当然,学习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所以奖学金的要求是“品学兼优”。问题当然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如何评定一个人是否“品学兼优”?
在我实际参与到的奖学金评定中,“品”的衡量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在该学年内没有受到学校和院系的处分,“品”的要求就达到了。这么看来,“品”的要求只是底线以上一点点。“学”呢?绩点,也就是同学在该学年的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由此看来,“学”的要求则是“最优”。问题初露端倪:在一个到处都要“拼人品”的时代,为什么大学里评定奖学金的标准却是“低品高学”呢?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
第一,贵“学”而贱“品”。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因此,尽管是“品学兼优”,“学”占的权重更大,理所应当。
第二,“品”难衡而“学”易量。学校有成绩单,学生的成绩从上到下排列的干干净净,清清楚楚,这是“学”的铁据。相较之下,“品”没有明确衡量标准,所言之意是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空口无凭。
且不论上述的两个原因正确与否,它们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仔细推敲一番倒是可以得到不少收获。逐一探讨。“学”贵于“品”。是这样吗?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说的最好的要数司马光了,他在一千年前这样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这里的才与德正是“学与品”。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首先,你是一个人,然后,你才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人,要“品德”;作为一个学生,要“才学”。孰轻孰重,立见分晓。进一步说,学做人(品),学做事(学)都是“学”的应有之意,本末倒置,则有失偏颇。话至于此,道理明彻,但具体实行还是会遇到麻烦,
“品”难衡而“学”易量就是很现实的问题。而现实的解决办法却是惹不起但躲得起,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于是就出现了文章一开头提到的“低品高学”的怪象。但是,难以衡量的东西却是更加重要的东西,这里的“品”就是其中之一。怎么办?既然“品”无法用数字准确表达,那么何必强求?一物量一物,既然“学”可以用分数量,那么“品”当然可以用人心称。人人心中一杆秤,这是怎么都跑不了的。至于什么样的秤称出什么样的价,这就得看人心所向了。人心向善,那么称出来的一定是品学兼优;人心向恶,那么此处略去一些字。
其实,至此所说的一切,评奖制度上都有考虑,比方说成绩之外要加上同学之间的互评,要考虑到有些同学在某些方面的额外成绩予以加分,例如班级干部,社团骨干,科研成绩……但是这却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同学们要坐在一起填表格,然后是核计,然后是考虑加分项,然后结合成绩……其实,每个同学的心目中早已有了他们认为最该获奖的同学,而通过一番加减乘除却未必能得出他们想要的人选,为什么不让一起的同学投票选出获奖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