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研推免 > 張愛玲獎學金

張愛玲獎學金

發布時間:2020-12-12 21:31:54

『壹』 #年少不懂張愛玲 讀懂已過少年時#你眼中的張愛玲究竟是怎樣的人

張愛玲離我來們是近的,在喜歡自她的人心中,她永遠是新鮮活躍的。她說:中國人說話,但凡有一句適當的成語可用,中國人是不肯直接說話的。《洋人看京戲及其他》,《張愛玲文集》4卷,P.22。可是,現在有時候也真沒有辦法,有那麼多的人說話找不到貼切的詞時,寧願借用張愛玲的言語,引一句,用上去,穩穩的,妥貼的,再合適不過。因為所引的話正是切中了人生底蘊中最關切的地方。

『貳』 香港大學的獎學金是怎麼分類的有那幾類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嗎

香港大學提供給符合資格的學生以下獎學金:一是研究生獎助金,每年189700港元;二是研究生獎學金,每年172200港元,二者不能同時獲得。

同時,香港政府還為通過篩選、符合資格的博士生提供每年240000港元的博士生獎學金。香港大學每年為約800名研究生新生提供獎助,幾乎覆蓋了全部被錄取的學生。

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本科條件:

香港大學本科階段的獎學金的獎項是非常多的,這里主要介紹兩種獎學金。

1、本科入學獎學金

申請對象:所有攻讀香港大學全日制的本科課程的學生

評判標准:獎學金的考核標准和錄取標準是一樣,主要是學生的高考成績和英文面試的表現。其他一些獎項,特長等綜合素質也會作為參考。

如何申請:入學獎學金無需單獨申請,獲錄取的學生將自動被納入獎學金考慮之列。但個別入學獎學金需要面試,如張愛玲紀念獎學金。

2、院系獎學金

香港大學各院系均設置有不同的獎學金,獎勵學術成績優秀的學生。如商學院下設置了美國商會慈善基金獎學金、香港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獎學金(2000港幣每人)、中國銀行香港慈善基金(1萬港幣每人)、英皇慈善基金獎學金(1萬港幣每人)。

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碩士條件:

香港大學對研究型碩士有研究生獎助金和研究生獎學金提供給學生。香港政府還有「香港博士生獎學金計劃」可供申請,學生最低可以獲得17萬多港幣的獎學金,三種獎學金基本能夠覆蓋所有入學研究生,相當於免交學費,並為學生提供生活費上的補助。

(2)張愛玲獎學金擴展閱讀

香港大學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校,而且其在世界和亞洲的排名中一直處於前茅,所以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內地學生選擇申請香港大學。香港大學不僅這些方面吸引內地生,還有一點也非常的吸引內地學生,那就是香港大學種類繁多的獎學金。

為獎勵成績優異及具有多方面特長的內地學生,香港大學每年均會撥款設立入學獎學金,入學獎學金最高可達每年港幣14萬元,共發放3年,而委培第一年獎學金最高可達人民幣3萬元。

入學獎學金是頒發給錄取名單中各科成績突出的學生,在學生入學後,還可以申請港大約一千項不同類別的獎學金和獎項,這些獎學金和獎項,用於獎勵在學術、體育或社會服務等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同學。

『叄』 張愛玲是因為什麼原因最後上的香港大學

張愛玲十八歲考取倫敦大學,但因戰爭轉入香港大學文學專業
是很偏……..

『肆』 張愛玲的家庭背景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字廷眾)、母黃素瓊(字逸梵)。

張愛玲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於上海麥根路(今泰興路),原籍河北豐潤,原名張煐。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張子靜出生。1922年張愛玲隨父親遷居浙江溫州。父任職金浦路鐵路局英文秘書。1924年,張愛玲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張茂淵奔赴歐洲游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親辭去職務,由天津搬回上海,母親和姑姑也由英國返回上海。張愛玲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並開始讀《三國演義》、《西遊記》、《七俠五義》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張瑛改名為張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協議離婚,母親與姑姑搬出寶隆花園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張愛玲仍然隨父親生活。

1931年,張愛玲入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隨白俄羅斯練習鋼琴。1932年,母親去往法國,張愛玲首次發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於聖瑪利亞校刊。1933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並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1934年父親再婚,後母為孫寶琦之女孫用蕃,並遷回麥根路別墅。張愛玲寫《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紅樓夢》、《後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發表。1936年,母親攜美國男友返回上海,張愛玲在《鳳藻》上發表散文《秋雨》。1937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校刊《國光》半月刊發表小說《牛》、《霸王別姬》及評張若謹小說《若馨評》。在《鳳藻》發表《論卡通畫之前途》。後與後母因一點小事發生口角,被父親責打,並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張愛玲趁夜逃到母親家(詳見張愛玲自傳散文《私語》)。同年張愛玲參加倫敦大學遠東區入學考試,得第一名。

1939年,張愛玲與母親,姑姑遷居靜安寺路赫德路口愛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樓51室。因戰亂持倫敦大學成績單入讀香港大學文科,認識終生摯友炎櫻。[2]1940年,張愛玲的散文《我的天才夢》參加《西風》三周年紀念徵文,獲第十三名榮譽獎,並獲學校兩項獎學金。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香港淪陷,港大也因此停課,母親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戰火。

『伍』 晚年暴富的張愛玲,為什麼任憑自己的弟弟窮困潦倒

張愛玲,民國著名的才女,現代女作家。雖然她的人生離亂不可述,但是確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和翻譯作品。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在中國小說史中具有坐標的價值。

張愛玲是名門之後,李鴻章,張佩綸,黃翼升都是家族的先人。但是她父母的結合,也是舊式的婚姻。這對小夫妻,有著極為不和的三觀。張父是標準的遺少,志大才疏,唯我獨尊,眠花宿柳,既抽又賭。夫妻二人感情極為不合,但是短暫的婚姻期間,也是生下了一子一女,便是張愛玲和她的弟弟張子靜。

不論是真坦然還是面子情,張子靜晚年開始撰寫了一系列關於張愛玲的回憶文學。他不斷地讀她的書,緬懷過往種種,反復強調我不如姐姐,說姐姐的才華像鑽石一樣光芒萬丈。

從張愛玲早年的經歷不難看出,她的冷漠幾乎全部來自於她的原生家庭,而她晚年對生活窘迫的弟弟不施援手,也是因為早年的經歷。所以她後來才會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當了解她的過去後,也就不會覺得她後來的做法有什麼問題了。

『陸』 張愛玲的坎坷一生 誰可以講一下 拜託啦

張愛玲出生於沒落的巨宦之家,族叔張之洞是清末四大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之一,李鴻章是她的外曾祖父。張愛玲記憶力出奇地早,當她還在站桶(類似於現在的學步車,讓嬰兒站在裡面不會摔倒)中的時候就已經有分辨和記憶能力了(見《小團圓》)。七歲時寫了第一部小說,家裡傭人就開始爭相傳看。父母離婚後她跟著父親,但後因繼母挑唆被父親囚禁,(這一經歷及內心描寫可以參見《半生緣》中顧曼楨被囚)姑姑出面調解,被其父打傷。張成功出逃後到了母親那裡,其母一生漂泊,居無定所,無法承擔其既讀書又穿衣的貴族式需求,張決定選擇讀書。張十九歲考取倫敦大學,但因戰事使其只能在港大就讀,期間成績優異,獲獎學金。後太平洋戰爭爆發不得不輟學回滬,與姑姑同住,所以張同姑姑感情很好。二十至三地歲期間是其創作的頂峰時期,其間(24歲)與汗奸胡蘭成結為夫婦,後終因胡到處留情與之離婚,其後與導演桑弧秘密相戀。32歲赴港,35歲去美國,36歲在美國與賴雅結婚,37歲時其母逝世。1995年張逝世,張一生無子女(《小團圓》中描述有一次墮胎經歷),指定宋淇夫婦為繼承人。其間坎坷只有張自己知道。建議看完張所有小說,裡面映射了她很多親戚,《小團圓》是自傳性質的小說,可以一看,但不能全信,得對照其它小說去偽存真,會對張有更多了解。張小說中的人物很多是為了錢,很多對別人不信任,這與她的生活環境大有關系。她對母親和父親的愛都被父母的無意之舉給扼殺了:父親對她的囚禁使她對父愛徹底失望,在囚徒生活中她想依靠她的貼身傭人逃走,卻沒有獲得幫助,從前她覺得自己是這個傭人的親人,經此一事,她覺得這個傭人不過把自己當作事業,並不是親人;當她將所有愛傾注在母親身上時,母產把她得到的獎金(八百塊)打牌輸掉,從此以後她對母親的感情大變,所以母親死前給她信說要見最後一面,她也沒有去。她把所有的情感交付與胡蘭成時,她的痴情與胡的濫情使她最後很受傷,但這是她一生最刻骨銘心的愛,當她老了做夢的時候也還夢見了她與胡和一群孩子。看到這兒的時候我曾很心疼,如果她不是愛錯了人,她或許後半生會很幸福。她與賴雅婚後很平淡,彼此間更多的應該是親情,相互依靠渡此餘生的感覺了。

『柒』 張愛玲獎學金基金為多少呢還有17o萬元港幣去了哪裡了

目前沒有明確數據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捌』 簡述張愛玲在香港的求學經歷

1939年,張愛玲與母親,姑姑遷居靜安寺路赫德路口愛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樓51室。因戰亂專持倫敦大學成績單屬入讀香港大學文科,認識終生摯友炎櫻。 1940年,張愛玲的散文《我的天才夢》參加《西風》三周年紀念徵文,獲第十三名榮譽獎,並獲學校兩項獎學金。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香港淪陷,港大也因此停課,母親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戰火。
張愛玲出自名門,血管里流淌著「貴族的血液」。她有一個「陰暗霉朽」的父親,一個思想新派的母親,和父親決裂後,於1938年初逃往母親家。後來,她參加倫敦大學遠東區入學考試,得第一名。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倫敦大學之行受阻,世界時局動盪下,張愛玲以倫敦大學的成績單入讀了香港大學文科。在她即將畢業時,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香港淪陷,港大也因此停課,張愛玲回到上海,從此開始她的文學創作。

『玖』 張愛玲晚年是百萬富翁是不是真的

今年是張愛玲逝世20周年。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房東發現死於加州的公寓中,發現時已經去世一個星期。
關於張愛玲,我們熟知她在上海、在香港的生活,她的童年、她的求學及至她創作旺盛的時期。她晚年在美國的生活,我們所知不多。張愛玲去世後,她的遺產由好友宋淇夫婦保管,宋氏夫婦去世後,他們的兒子宋以朗成為張愛玲的遺產繼承人。過去幾年,在宋以朗的幫助下,張愛玲的遺稿逐漸出版,《小團圓》、《雷鋒塔》、《易經》……而在張愛玲與宋淇夫婦的書信中,我們慢慢了解了晚年張愛玲的美國生活。
最近,宋以朗整理出版了《宋家客廳》一書,細說父母與文壇好友的交往,其中自不會少了張愛玲。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談張愛玲晚年經濟狀況的部分,我們會發現,張愛玲的晚年並不如之前大家所想的那麼窘迫。對張愛玲和宋家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關注文末的新書發布會信息。

張愛玲的美國移民「綠卡」。證件顯示她到美國的時間是1955年10月22日,地點是舊金山第13區第26港。
張愛玲死後,遺囑執行人林式同需要處理兩件事。其一,處理遺體。9月30日,治喪小組的成員林式同、張錯、張信生三人在加州租船出公海撒骨灰,尊重遺願同時遵守法律。其二,張愛玲在遺囑中說她所擁有的東西交給宋淇夫婦,包括錢財與一些遺物。
於是林式同再去張愛玲家整理遺物,這所房子位於洛杉磯市10911號RochesterAvenue206室,根據林式同的描述:「正對著電梯口,一條筆直的走道,四面沒有窗,灰灰的日光燈,整天亮著。到了盡頭,靠左邊,就是張愛玲住的房門。一打開門,房裡彌漫著沉鬱的空氣,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戶打開……地上擺著許多紙袋,包著不同東西,門旁靠牆放著那一張窄窄的行軍床,上面還鋪著張愛玲去世時躺的那床藍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著電視機、落地燈、日光燈,唯一的一張折疊桌倚在東牆近門的地方,廚房裡擱著一把棕色的折疊椅,一具折疊梯,這就是全部的傢具了。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輕便好拿,包括電視,她原來有個小的,只有五六吋,大概太小了,看不清楚,搬家後買了一個新的,大一點,有十幾吋,也不重。張愛玲買了大量的燈泡,因為她怕黑怕冷清,電燈電視一天到晚開著,這習慣她曾經跟我談起過,『有時還藉電視聲音催眠』。對門朝北的窗前,堆著一疊紙盒,就是寫字台,張愛玲就坐在這堆紙盒前面的地毯上,做她的書寫工作……牆上沒有掛任何東西,連一張日歷也沒有,真可算是家徒四壁。張愛玲的房內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定期雜志外沒有書。」
最後一點其實不對,因為房間內有張愛玲最愛的《紅樓夢》和丈夫賴雅的親筆簽名書。
「更衣室里除掛著的衣服外,地上堆滿了各色各樣的紙袋……她從來不用箱子,什麼都是臨時現買,一搬家就丟的丟了。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唯一常用的是膠底浴用拖鞋,買了好幾大包,全是新的,用臟就丟。」此外張愛玲生前在韓國城租了一個三英尺見方的小倉庫來擺東西,全用紙袋裝著。
外界有人看到這些描述就覺得張愛玲晚年很凄涼。我覺得,只要張愛玲自己喜歡,何必要求她一定要住花園洋房,坐跑車、養番狗、吃鮑參翅、穿名牌時裝、攜高貴手袋、戴鑽戒、搞整容?就我所知,張愛玲在賴雅去世之後的感情生活應該是空白的。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為什麼一定要她有個伴侶呢?沒有這些東西就一定很凄涼嗎?你可能有如此想法,但正如她那篇散文所說的,她要你「把我包括在外」。
以我自己來說,最近作家陳玉慧發表了一篇文章回憶數年前上門來探訪我的事。她寫道:「宋家現在是宋以朗一個人住,張愛玲的文件和書稿,全置於客廳一大桌上,再加上一牆壁張愛玲或有關張愛玲的著作,除此,沒有別的傢具或裝飾。」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無妻無兒,家徒四壁很凄涼,反而這種生活我喜歡得很啊!

林式同給宋淇夫婦的張愛玲遺物清單。
林式同將張愛玲家裡的物品歸類,分為九大塊:一、銀行財務及稅務部分,需要讓律師處理,其結果將專函報告;二、傢具,包括電視、燈桌、桌子等;三、衣服,包括化妝品等;四、來往信件,分為宋淇夫婦、親戚(姑姑與弟弟)與其他人的信件;五、作品手稿;六、身份證明,包括結婚證、公民證;七、隨身用品:眼鏡、假牙等;八、照片;九、書籍。
他來信咨詢我父母需不需要將這些東西原封不動地運回香港。他說如果全部裝箱,需要讓海關檢查,並要本人到海關處領取。我父母回復他說,某些普通東西不需要,如桌子、梯子、電冰箱、電視機。最後林式同以海運方式寄了十四箱東西過來,包括書籍、照片、衣物、鞋子、手提包、假發、毯子以及兩箱手稿。

張愛玲生前使用的毛毯,她去世時身下就墊著這床藍灰色毯子(其實是一張藍灰色的毯子在上面,三張棕色大毯子在下面)。
1997年,我母親將一些手稿捐給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其中包括《同學少年都不賤》的手稿(2004年出版),《海上花》的英文譯本打字稿(後來由孔慧怡完成,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少帥》的英文打字稿(2014年9月中英對照版由台灣皇冠出版),《中文翻譯:一個文化影響的媒介》的英文演講稿(已翻譯成中文,未發表)等。在1992年2月25日的信里,張愛玲曾提及一份關於林彪的英文稿,但該稿不在遺物中,現在不知所蹤。
當時我母親留下了張愛玲遺物中的一些手稿在家裡,不知它們可否出版。我母親去世後由我處理出版,包括《重訪邊城》(2008年),《異鄉記》(2010年),《雷峰塔》、《易經》的英文打字稿(後來由趙丕慧翻譯成中文,2010年出版)。這里有一件軼事,當時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孫曉明找上門,要求閱讀《雷峰塔》、《易經》以完成他的碩士論文,結果我同意了。不幸張愛玲將兩份打字稿的封面掉亂,結果他2009年的論文《天才夢:張愛玲美國時期的生活與寫作初探》裡面的《雷峰塔》應該是《易經》,而《易經》則應該是《雷峰塔》。不過孫曉明還是第一個寫了有關這兩本書的人。
林式同還去銀行把張愛玲的存款取出。張愛玲在美國有六個戶口,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林式同總共找到28107.71元美金。去銀行取錢並不是憑著一份所謂遺囑就可以拿到的,因為銀行不會根據一張紙而將戶口金額全數轉賬。林式同要經過洛杉磯市遺產承辦法庭辦理手續,需出示死亡證明、確認遺囑、確認遺囑執行人。完成後,法庭就會發指令給林式同去銀行取錢。外面有一些說法是,林式同沒通過法律途徑就把錢取出了,因此沒有法律效應。這種說法完全不可能,銀行不會隨便把錢給人,他們只服從法庭的指令。
林式同先把張愛玲銀行的28000多元美金全數匯給我父母,並列出消費清單,包括黑箱車、冷藏、火葬、租船等花費,以及找遺產承辦法庭所用的律師費、所租單位的清潔費、搬運費、電話費、郵費、煤氣費、電費、把東西運回香港的運輸費等。林式同告知上述費用估計是11687.03美元,我父母隨後就把這筆費用匯還給他。張愛玲有28000多元美金的存款,當時美元兌港幣匯率是7.75左右,所以張愛玲死後共有20多萬港幣,這在當時不算多也不算少,網上有人說她生前窮得要拾紙皮來糊口,是無稽之談。
沒過多久林式同也去世了。他的太太是日本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忘記他是誰,讓他痛心,因此他寫了一本《你是誰啊!》。他寄了一份電腦列印本給我父母,應該沒有出版過。書的後語是:「這是一個大時代的一對小夫妻的故事。這是個不能留學而留學,不願移民而移民,抗日而和日本人結婚,自認是中國人而不是中國人,要愛國而沒有國可愛的人,掙扎著度過了一生的故事。這故事由老人痴呆症的來臨而結束。它和每一對夫妻一樣,期間充滿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我要補充的是,張愛玲究竟有多少錢。上面我們說美國銀行有28000多美元,扣除身後事費用後是17000美元左右。我手上有些張愛玲與我父母的通信,裡面有提及財務報告,我父親在香港幫張愛玲買了一些外幣或定期存款。哪個國家利息高而通貨膨脹低,賺的錢就比較多。我母親在香港以她自己的名義開了多個銀行戶口,其中一些是幫張愛玲管理的存款,但也有其他戶口是我父母、我三叔宋希與其他親朋戚友的。我不清楚哪些錢具體屬於哪個人,銀行也不會隨便給我詳細資料,因為他們不可以無故揭人隱私,就算是子女也不例外。
這里有一張紙條,日期是1996年12月18日,是我母親的筆跡,上面寫著張愛玲的英文名字E.Chang,計算「綠簿子」(銀行外幣存款)剩餘32萬多美元。這不是法律認可的證據,只是一張字條。按照當年的匯率,那大概是240萬港幣。如果張愛玲當年帶這筆存款回中國,就是個百萬富翁了。今天莫言拿到100萬美元的諾貝爾文學獎金,還會給人取笑他在北京買不起一套房子,但在1995年,240萬港幣在內地(或香港)不是一個小數目。
說到這里,大概已澄清了張愛玲晚年的經濟狀況。
回看張愛玲的遺囑附信,大概意思就是把剩下來的錢給我父母用來照顧身體。他們兩個人給病魔折磨多年,醫葯費其實遠遠超過張愛玲剩下來的錢。現在我的雙親都已經去世了,那些版稅收入就另有用途。
張愛玲在遺囑附信里說要「請高手譯」她的作品,現在她的作品已經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波蘭文、捷克文、日文、韓文、越南文等。其實它們都是外國出版社自己找張愛玲的國際代理簽的合同,他們自己付翻譯費。有些張愛玲的英文作品翻譯成中文,如《雷峰塔》、《易經》、《少帥》,則用張愛玲的版稅入息來支付。
香港大學張愛玲紀念獎學金從2009年開始,每年頒予一位從內地或台灣來港、於香港大學修讀文學科及人文學科之本科在讀女學生5萬港幣,如今已經有三位大陸學生與一位台灣學生受惠。當年香港大學的獎學金是張愛玲後來成為作家的重要因素,現在的獎學金得以幫助背景和張愛玲相似的女學生,我相信她會同意這種做法。
張愛玲五年研究計劃由2011年開始,每年一屆,持續五屆,每屆將選出三至五個研究項目進行資助,論文與文字創作資助金額為五萬元人民幣,紀錄片為十萬元人民幣。三年來已經有十五人受惠。實行這個計劃,金錢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青馬(天津)文化、香港與台灣的皇冠出版社]付出的人力,因為行政事務繁重。
2010年是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香港浸會大學舉行了張愛玲國際學術研討會,差不多一百位學者參與,後來出版了論文集《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林幸謙主編)。此外,浸會大學的紀念張愛玲系列活動頒出了首屆張愛玲繪畫獎,其中冠軍獎金為五萬港幣,後來出版了《印象·張愛玲》一書。以上活動用張愛玲的版稅入息支付。
2010年,北大百年講堂舉行了「2010北京張愛玲紀念研討會」,各地學者聚首一堂,包括止庵、陳子善、蘇偉貞、郝譽翔、符立中、格非、馬家輝、吳福輝、楊聯芬等。以前試辦的張愛玲研討會都會碰到阻力而停止,所以這個會議是大陸的第一次張愛玲研討會,以後就應該容易得多了。這個會議也是用張愛玲的版稅入息支付,加上出版社的幫助。
還有一件軼事。2010年張愛玲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時,我遇見一位以前的台灣記者,她跟我道歉說:「不好意思,打攪你母親了,我曾在當年打電話給你母親詢問張愛玲死訊,我也知道這是非常心煩的。」我當時也不知道我母親心情如何,回來後看到她的日記才頓時明白。我母親聽見張愛玲逝世的噩耗,當天做了記錄:「1995年9月9日,中秋節,倒數661天。驚聞愛玲噩耗(孤寂中離開人世,是禍是福?),四十餘年舊事湧上心頭……整天電話不絕,煩愁到極點……總解不開生死之謎。」她在日記里列了來電名單——鄭樹森、平鑫濤(數次)、《聯合報》陳××以及其他報界人士,「都想拿資料」。信中的「倒數661天」是指離香港回歸的日子。她「煩愁到極點」後,夜深去聽法國作曲家馬斯奈(Jules Massenet)的歌劇《泰伊思》裡面的小提琴名曲Meditation來解壓,「動我心弦」。

『拾』 性格高傲卻窮困潦倒,張愛玲的一生到底有多傳奇

張愛玲的骨子裡一直是個貴族,即便落魄,即便客死他鄉,即便遇人不淑。張愛玲的一生曲折又傳奇,在愛情與親情的打擊下,仍然可以微笑面對生活。

貴族出身卻活的不如窮人

1920年張愛玲在上海出生,她的家世在當時算得上名門望族了,父親是李鴻章的親外孫。原以為張愛玲能過上白富美的生活,但事以願違,父母的三觀嚴重不和,在張愛玲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我們知道離婚對小孩造成的傷害有多大,父親離婚後不但沒有加倍關心張愛玲,反而對她拳打腳踢,稍犯一點錯誤就引來一頓謾罵。甚至還被關了半年的禁閉,後來還是在僕人的幫助下張愛玲才能逃出來。

張愛玲的愛情同樣可以用凄慘形容,第一個男人胡蘭成是一個出了名的花心大蘿卜,兩人相愛時,胡蘭成還是個有家室的男人。他卻仗著張愛玲的喜愛,不斷的挑戰她的底線,最終為了他花光積蓄毀掉事業的張愛玲不得不離開他,前往美國謀生。

在這,張愛玲愛上了大她29歲的賴雅,他同樣是個作家,不過名氣很小。後來張愛玲與這名美國男子同居,不久之後就懷了對方的孩子,但她考慮到兩人生活本來就艱難了,如果在養一個小孩是不現實的,於是決定將這個孩子打掉。

如此傳奇的一生,催生出了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作家,說不盡的張愛玲,看不完的人生。

閱讀全文

與張愛玲獎學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32014南開大學國家獎學金名單 瀏覽:560
專升本考生考研復試 瀏覽:354
研究生給導師寫自薦信被婉拒了怎麼回復 瀏覽:470
2020中科大非全日制分數 瀏覽:747
江西非全日制研究生 瀏覽:1
2016全日制自考學校 瀏覽:86
考研廣播電視學分數線 瀏覽:465
研究生什麼年齡能考試 瀏覽:580
中科院大學研究生考試培訓 瀏覽:43
全日制大專免考免試入學 瀏覽:943
考研在學校租房子 瀏覽:543
上海全日制專升本報名 瀏覽:924
事業單位必須是全日制學歷嗎 瀏覽:233
出國讀研澳洲 瀏覽:340
金融研究生考英語考試 瀏覽:43
雲南大學研究生比較好的專業 瀏覽:32
本科生考在職研究生報考時間 瀏覽:173
密碼學專業考研科目 瀏覽:996
工程學院針對的考研的學校有哪些 瀏覽:982
研究生考試366分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