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中的獎學金是怎樣評定的
每個學校有自己不同的評估方法,一般採用學業成績+表現分的形式,其中學業成績是最主要的。
大學的獎學金評選:
1、獎學金一學年評一次,一般在新學年開始時評選,評選時所能算入的成績、加分活動,都必須是在「上一學年」時期內的。
2、獎學金分為三等,一般排名第一的還可申請「國家獎學金」,更高金額,每個學校的三等獎學金金額不同。但是都有「國家獎學金」可申請。一般是「綜合測評分數」排第一的人才有機會申請的。
3、成績約佔50%~60%的比例,獎學金是用來獎勵優秀學生的,學生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所以學習成績,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4、除學習外,還包括德育、智育、體育三大項評選標准。
⑵ 四川大學的獎學金評定只參考上一年的成績嗎
不是的,需要參考入學以來的所有學習成績。
國家獎學金要求二年級及以上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學生,符合以下條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誠實守信,道德品質優良。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特別突出。
本科生學年獎學金綜合獎要求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道德品質優秀,遵紀守法,模範執行大學生行為准則和學校有關規章制度。學習目的明確,熱愛所學專業,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成績優秀。評定獎學金,應按上述條件全面衡量,堅持標准,突出實績,綜合評定。
(2)獎學金評定過程記錄擴展閱讀:
四川大學學生表彰獎勵要求規定:
1、要求在評議、總結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在德育方面都要接受班級(或小組)的群眾評估。其評估須按上述綜合評估標准進行。輔導員或班主任計算出綜合評估得分,以作為組織鑒定和評選的主要根據。
2、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評估分,由輔導員、班主任在群眾評估的基礎上根據平時的實際考察、分析來評定,在評定過程中應注意徵求有關教研室和任課教師的意見。
3、基本採取個人(集體)申請、學生民主評議、學院審議公示推薦,黨委學生工作部組織評審,評審結果在全校公示的評選程序。黨委學生工作部也可在遵循基本程序的基礎上,每年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形式多樣、富有創意和成效的評選方式。
⑶ 獎學金評審表中的主要事跡該怎麼寫
獎學金獲得者XXX同學主要事跡
XXX同學是一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從進入大學以來一直擔任994311班的學習委員,大一大二時兼任英語快班的班長,她整體素質較高,各方面表現出色,為人正直,謙虛謹慎;學習態度端正;工作一絲不苟,努力負責;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成為該專業較早入黨的先進分子之一。
⑷ 綜合獎學金錶格中主要表現怎麼填
可以從三個方面寫:學習情況,思想狀態和工作方面。
舉例說明:
申請理由:
本人在學習上學習刻苦,積極配合老師工作,按時完成作業,不曠課,成績優異,學習成績專業前列.順利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教師資格證和第二外語日語的n1等級考試,同時也在學習上為同學們做出表率.
在工作方面,擔任班長一職,積極為同學們服務,認真組織班內活動,配合輔導員老師的工作,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受到同學們一致好評.
在思想上保持積極進步,擁護黨和國家,遵紀守法,並且在2017年6月順利加入中國共產黨,榮幸的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並且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同時因為生活在農村,生活並不富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減輕家庭負擔,為父母減輕壓力。
⑸ 獎學金主要事跡怎麼寫
獎學金主要事跡就是在校時所獲得過的榮譽,包括是否是黨員、團員,是否得過一些獎項,簡單概述一下這些獎項所獲得過程中的過程,對自己作出帶有褒義的評論。
正文:
xx,女,漢族,1990年1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就讀於xx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物業管理專業。在校兩年期間曾先後擔任xx技術學院社團聯合會宣傳部副主任,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
09物業管理專業班長,曾獲得「特等獎學金」、「二等獎學金」、 「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標兵」、「三好學生」、「優秀團員」、「社會工作優秀學生」、「優秀組織者」、「社聯先進精神文明個人」、「院運動會跳遠第五名」、「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優秀獎」等榮譽稱號。
一、在思想上,積極向上,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在思想上,我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誠實守信,嚴格遵守學院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20xx年入學我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定期匯報思想狀況,在20xx年5月份被定為入黨積極分子,並經過黨組織的慎重考慮於20xx年6月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在此期間,我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通過系統地學習《liuxue86.com》,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使自己不斷進步。
二、揮灑辛勤淚水,強化知識結構,目標明確,態度端正,勤奮好學,努力上進是我在學習中最大的優點,因為我深知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作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幹部更應該具備優異的學習成績,這不但有利於學生工作的開展,更有利於自身未來的發展。
進入大學以來,我一直秉承「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理念來督促自己的課程學習,堅持每天認真聽講,課上做好學習筆記,課後在教室或圖書館自習。
經常向老師請教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面,通過網路媒體及時涉獵與收集專業相關的資料,經常閱讀一些名人名著以增加知識底蘊,拓寬知識面。
同時我還積極參與「物理大觀園」、「物理創意 大賽」等本系特色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使的活動都圓滿地達到了活動的目的,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XX-XX年獲得」軍訓積極分子」稱號。
XX-XX獲得"優秀團幹部」稱號, XX-XX獲得"執勤周積極分子」稱號。在大三我擔任系社會實踐指導中心主任一職,我知道這是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信任以及對我工作能力的進一步考驗,我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和不懈的努力,爭取出色的完成院、系和班級的各項工作。
⑹ 獎學金評定表怎麼寫
家獎學金的資助對象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全日制本專科學生,包括當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本專科生以及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
申請者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道德品質優良;
二、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執行大學生守則和學校規章制度,生活儉朴;
三、身體健康;
四、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秀或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優秀;
五、家庭經濟困難。
資助人數和資助金額
國家獎學金分為兩個等級,全國每年定額發放給4.5萬名學生。其中,1萬名特別優秀的學生享受一等獎學金,標准為每人每年6000元;3.5萬名學生享受二等獎學金,標准為每人每年4000元。
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其所在學校減免其當年的全部學費。
獎學金的申請和評審程序
國家獎學金按年度申請,每年10月開始受理申請,當年12月底前評審完畢。
高等學校學生個人向所在學校提出申請,並提交《國家獎學金申請表》。財政部根據各中央主管部門和省所屬普通高等學校上一年的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人數,於每年9月1日前確定推薦名額,並對重點高校和師范、農林、民族、體育、航海、水利、地質、礦產、石油等專業的學生佔在校生比例較大的高校適當傾斜。
⑺ 獎助學金評定到底怎麼進行 1
雖然各院系的評比規則和具體辦法都有所不一致,爭論焦點也有不一樣,但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多多少少有學生對於評選結果有不同程度的不滿意。那些天,大家聊天的焦點都聚到了評獎上面,可以到處聽到抱怨的聲音。德育分要加,可是一直沒有一個官方的解釋說明,因此那些不贊同德育分的人始終是不平的;德育分怎麼加,加多少,都由班長依據一些文件來判定,最後很多人怪班長不公平,班長也說這事吃力不討好;貧困生認定,到底依據是什麼?班長有沒有將過程公開化? 這些都是來自於其他班很多朋友的疑問,哪怕出一點問題,他們都會說"沒辦法,誰讓我們班班長不行唄",由於權力都集中在班長手裡,所以如果出現問題人民肯定把矛頭指向班長。作為同是班長的我,在欣慰於我們班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同時,也擔心工作做不好。我甚至想,也許我們班也有覺得不合理的情況,只是他們不當面說,我不知道罷了。這樣的情況更可怕,就像現在的和諧社會,表面上靜如死水,內在里仇恨和矛盾的胚胎正在慢慢發育,領導者不要奢望孩子會流產,遲早要生下來的。 於是我和女班長在開會時努力營造寬松氣氛,讓同學們把覺得不合理的都說出來,我還跟他們講"可以給我發匿名簡訊,打騷擾電話",大家只是嘿嘿地笑。 一切一切的矛盾,到底是人民群眾的不理解,還是執政者行為的不合法性,抑或是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在上人人網的時候,偶然看到這樣一篇驚心動魄的文章: 生活處處是政治斗爭啊[①]2010-10-12 22:57 這幾天來為了評獎學金的事,大家爭得面紅耳赤,大打出手,一場腥風血雨把原來團結的09 國政撕的支離破碎,心痛之餘,作為一個親歷者,作為一個獎學金的旁觀者,作為一個國際政治學生,我覺得應該有所記錄,下面是我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政治斗爭的所思所考 1、兩個班長的死掐,血淋淋的現實向我們展示了行政雙頭制的弊端,比教科書上寫的生動百倍 2、大選將近,各個候選人躍躍欲試,各種做法,各種逼宮,各種作秀,鞏固原有堅定選民的同時,告訴那些搖擺選民我最代表你們的利益,選我吧,選我吧。從此,對於美國大選前,候選人對中國的各種批評再也見怪不怪了。 3、不是我不民主,但如果明天gcd 說下一任國家主席進行全民的普選,我一定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看看吧,南開大學的大二學生,平時對本班事物關心度之低,對各種制度表示不明確,不關心,隨便,你看著辦吧,到關鍵時候,為自己的利益整個你死我活,就這政治素養,現在我堅定支持我國公民政治素質較低,缺乏參政議政的能力的說法。 4、他們爭了那麼久,看了那麼久的熱鬧,我就是沒明白到底他們在爭什麼,總覺得斗爭的核心是兩個班長的爭端,但這並不是兩個人私人恩怨那麼簡單,各種私人恩怨交織在一起,兩個人爭到拉幫結派的爭,最終各種爭論交織在一起,當大家爭得失去理性時,已經不是在抽絲剝見的一個個去解決矛盾,回答問題,而是在爭到底誰對誰錯,這種問題是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因為沒人會心口一致的承認自己錯了。所以班會開了一場又一場,那獎學金的還是那幾個人,問題只是更多,大家對彼此的人品都開始有了懷疑。為什麼不一個個問,私聊有時比開大會效率高多了。只希望大家如果真的關心自己的利益,就勇敢的說出來,不要為了所謂的友誼藏著掖著,有話不說,到時再隨大流的不明不白的一通亂指責難道會更加鞏固友誼嗎? 5、什麼男生利益,女生利益?狗屁,難道不知道現代代議制的基礎之一是強制委任制的被否定,班長、班委作為我們這些班級主權者選舉出來的代表,他們代表的是全班的利益。口口聲聲聲稱自己捍衛的是女生的利益,指責對方維護男生的利益,話說今天之前我還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這是搞男女分裂嗎? 6、從逼宮事件發展來看,在無政府狀態下,當霸權國受到挑戰,國際秩序受到挑戰,穩定的局面開始動搖時,霸權國會採取示弱姿態,其他國家採取跟隨者的政策,霸權國汲取各種資源,對挑戰者予以打擊,接下來是挑戰者失敗,霸權穩定論的經典結局呢,還是霸權轉移呢?看下次班委選舉。 7、從體系層次講,問題全出在團委身上,加毛德育分啊,一切以學分績來衡量多好啊,雖然這有唯成績論的嫌疑,但學分績這個量化的標准還是比較能服眾。看我們周政平時多團結,每年的10 月我們這就是江湖,難道是領導故意離間我們。不,這就太小看我們的院領導,其實他們這么做是有深刻用心的,他們這樣做,讓我們通過深刻體驗到了政治斗爭的爾虞我詐,通過為這點小錢斗爭來考驗我們,並讓我們看清一些禁不起考驗的人的真實面目,領導真是用心深遠啊,誰讓我們叫政府學院呢?不教點政治手腕是不行的。 (唐:特地說明一下第7 點,政府學院採用的評獎助學金制度是"依據學生學分績加上德育分以後的總成績進行評估"。德育分是給予在學生會、團委、班級、社團等組織擔任職務,或代表學校、院系參加課內外競賽、表演獲得一定的獎項,或在文藝、學術、科技上有所建樹,發表文章等情況的在校學生一定分數鼓勵,以支持學生全面發展的措施。德育分不像"考試分數"這種硬性指標,它的彈性較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左右學生的排名,所以一直以來備受爭議。例如本人在班級、學生會、社團都有職位,支持德育分,同情團委,認為團委是為了鼓勵豐富大學生生活,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才。而本文作者反對德育分,應該與其沒有任何學生工作有一定關系。因此,大學里的學習派和學工派始終勢均力敵,由於代表的各自利益不一致,所以這種爭論沒有結論,也沒有停止。) 8、小龍哥的悲慘經歷告訴我們政治理論家是永遠斗不過政治實幹家的,干外事的玩不過辦內政的。 9、以上都屬於本人自娛自樂,各種理論只是為了將殘酷的政治斗爭娛樂化,少些血性,多謝歡樂。我無意說誰不是,如果你認為我傷害到你了,在這向你道歉。寫本文只是希望那個團結的09 國政能早日回來 邊看這篇文章邊為自己捏汗,還好我們班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評選結果還都是能夠服眾的。但是,正如《比較政治制度》所做的精闢論述"政治恰似冰山,表面上的機構只不過是水下潛在真實的一小部分而已",一個疑問隨之而來了,為什麼盡管年年變革評選方案,各院花樣層出不窮,卻仍然避免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這個問題只是想了想,並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但那幾天無論上課還是讀書,看到一些政治性字眼,總是不自覺地往這件事上想,遇到有些理論剛好能夠指導現實的,我甚至拍案叫好。 《比較政治制度》一書以東西方的民主進程為線索,對各國各個階段的政治架構予以闡釋,全書的核心是"西方民主"和"東方民主",於是我重點閱讀了關於這二者的典型代表,即"三權分立"、"蘇聯的政治機構"和"美國的政治機構 "這三章,啟發很大。也許是出於"職業敏感",看到書中連續不斷地出現的"國民主權","權力分立","有權者都是要濫用權力的","強有力的政府"…我還是情不自禁地將其與這次獎助學金評定相類比,放佛看到了一個班級中的議會、行政首腦、政黨,想來頗有意思。盡管這不能對等,但是對於我輔助理解概念,以及指導現實生活中的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隨著書中的講述,我慢慢地理解了一些東西,也受到了極大的啟發。 當我讀到《比較政治制度》里的一段"他(孟德斯鳩)就是為了確保這種政治自由,才主張需要權力分立的。他在《論發的精神》中作了如下論述,'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有權者都是要濫用權力的。為了阻止權力的濫用,就必須用權力來防止濫用權力'",那麼班長對權力的濫用,一定是在機制上沒有另一個權力來制約而導致的,正如"易錯假設"原理所說,"人人都會犯錯,都有惡的一面,好的制度對人性惡有抑制的作用。"為什麼有些班出現了這種情況,而有些班沒有,在和他們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說"誰讓我們班班長不行唄 ",從那篇文章也可以看到,作者把班長的不是放在了第一條即"兩個班長死掐"。那為什麼我們班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呢,按政治專權規律"個性越強越容易成為獨裁者"來說,我和女班長的在性格上都是平和型的,品格也端正,沒有爭強好勝的慾望,這基本上保持了政局的穩定,其二,我和女班長關系很好,這保證了統治階級內部首先不會出現對抗和分裂。其三,班級性格整體上是一種溫和、單純性的,不容易產生懷疑和爭執。 可是如果真如這樣所說,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這樣的制度是一個"精英統治 "模式,政局的清明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執政者的個人品格,有極大的隨機性。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對社會公正的追求寄託於"包青天"式的人物身上,即使是今天,也有"胡溫政治"的說法,這說明人們還是期待於最高領導人能有回天之力,並沒有把領導者看成是國家機器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像是古代封建制度,遇到英明的皇帝便政通人和,天下太平,遇到昏君或庸君便苛稅重賦,打砸搶燒。盡管有所不同的是,班長不是世襲的,"班長是人民選舉產生的",但這里仍然有兩個問題,其一是,人們選中的往往是群體中的"個性強者",因此又陷入了前面所說"個性越強越容易成為獨裁者"的困局,尤其在評獎助學金時面對利益分配,而自己又被賦予了較大權利的時候,更容易走向獨裁專制。其二,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包括對候選人人品、才學等信息缺乏了解,選舉出的人也常有非有能力者的情況。再退一步講,即使前兩條都沒有出現,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微觀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推動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任何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動機,人品好的人也不例外。人品好的人和人品不好的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時可能採取不同的方式,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雖然我和女班長在此次評獎助學金活動中沒有為自己謀私利,在明年的評選中我也能保證公平公正,但一個主要原因是評獎助學金基本是一個瞬間動作,而且金額額度不是很大,設想如果此類活動需要經常進行,且金額越來越大的話,我並不敢保證能剋制住自己。所謂腐敗不都是這樣誕生的嗎?權力具有強制性和腐蝕性,沒有一個好的、科學的制度,妄圖去不斷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讓人保持理智,這是不可想像的。在一個好的制度里,品行不好的人也得好好乾,否則,隨時可能被淘汰出局;在一個不好的制度里,品行好的人也可能不好好乾,因為不好好乾可能更有利。一個有效的制度,在人做得不好的時候能處罰人,在人做得很好的時候能獎勵人。總之,制度具有激勵和約束的作用。[②] 在自有國家以來的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公共管理領域已經發生了三次主要轉換,即從統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務行政。那麼政府職能的發展階段也可以照此分為三等,即"統治","管理"和"服務",中國政府目前處於"管理"階段。在微觀的村民自治、學校管理中,行政機構往往還在"統治"和"管理"間徘徊,要達到"服務",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制度作保障。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無神論國家,沒有精神上的統治者對人性惡的一面有上限約束,因此制度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在一個人治社會里,人們更注重領導的個人品德,而不重視制度建構。而在一個基於法制的現代社會里,制度比人品更重要。 《比較政治制度》"權力分立"這一章論述了洛克和孟德斯鳩權力分立學說。洛克是權力分立學說的奠基人,他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和執行權,在他看來執行權的作用包括了今天的行政和司法,可以說這是二權分立思想。雖然他對執行和司法不加區分,使得行政權缺少監督,但立法和行政的分立是一個重大變革。"立法者同時又是執行者,這對具有權力欲弱點的人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如果是這樣,握有制定法律權力的人,也握有執行的權力,他們就可以超越他們自己所制定的法律,使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只體現他們自己的私利,因而,他們就可以享有與社會其餘部分不同的利益,這就背離了社會和政府的目的。[③]" 評選獎助學金制度中的問題,恰恰是立法權和行政權沒有分開。而這其中的立法權是尤為紛繁復雜的一塊,需要單獨做以解釋。 立法權首先是由院團委行使的,它根據學校的指示制定了評選的基本法案,其中《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生獎學金評定補充條例》是各班評選時主要的依據文件,已經非常詳盡,但其中仍有大量"擔任…的加0-5 分""擔任…的加 0-4 分"的文字出現,這些區間正是專治和腐敗產生的源頭,但這里要注意,這一點是無法克服的,因為各班的具體情況各不一樣,如果團委在制定的文件中什麼都整齊劃一,反而成了不負責任的做法,所以院團委和文件本身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文件發下來以後,立法權就開始由班長行使。有些班還有學習委員參與,但因為最終解釋權歸班長,班長對團委老師負責,所以還是班長說了算。這時的立法權和行政權合二為一了,都到了班長的手裡。問題就出在這一塊,盡管班長受團委老師的監督,但因為立法權在班長,法是你定的,你也有解釋權,自然可以解釋得貼近自己的利益,所以這時的監督就不可靠了。監督失效,立法和行政又集權於班長手中,那麼"立法、行政、司法三權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或者同時掌握在一夥人手中,那是很危險的,一切自由都不會存在 "[④]。 當然不可忽略有兩個可以起到制約作用的因素: 1.在《院獎學金評定細則》里,有"凡在公示期內,對公示結果有異議者,可到學生工作辦公室反映"。這個在大方向上可以杜絕絕對的專權腐敗,但也有局限性,在《生活處處是政治斗爭啊》一文里可以看到,政治生活中的問題遠沒有"評議結果"那麼簡單,很多問題是向上反映不了的。 2.一年一度的"班委換屆選舉",一般安排在緊接著評定獎學金過後。如果班長的個人意志取代了公意,社會約定便受到破壞,班委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地位,換屆時就很可能會被選下去。因此,換屆選舉作為一個與評獎助學金毫不相關的制度卻恰恰警示著班長,緩解了群眾心裡的怨氣與不平,是一個有效杜絕腐敗專治的因素。但它的滯後性還是表明它的無濟於事,因為大多數的群眾都仰仗著換屆選舉來表達不滿,而不是在評定過程中積極地解決它。選舉你可以把他選下去,但獎助學金已經評完了,最終還是沒有左右評定結果。 3.針對某些事項,班長召開班會進行投票決議。這種投票採用民主集中制原則,哪一項得票數多就採用那一項。這種看似合理的制度雖有一定的科學效用,但實質上是不可行的。據我調查,09 國政在評定獎助學金的時候,但凡有爭議事項,班長都進行了投票決議,可是我們還是看到了那篇文章所描述的種種不是。至於原因,後面會分析到。 在《比較政治制度》第十節"蘇聯的政治機構"中,我看到了一種和現行班級評定獎助學金體制十分相像的影子,這是一種排斥原來十九世紀的議會制、三權分立制和國民代表制,而建立立法和行政兩種權力相結合的制度,這就是蘇維埃代表制[⑤]。根據書中列舉的四點"權力分立的特點",可以總結出蘇維埃政治機構所採用的無產階級民主主義與西方權力分立論的不同: 1.無產階級民主主義是積極增進效率的原理。權力分立論是消極地防止濫用權力的原理; 2.無產階級民主主義是以對國家權力及行使的人,持信任的、肯定的態度為出發點的。權力分立論是對其持懷疑的、不信任的、猜疑的態度為出發點的; 3.無產階級民主主義有偏激、不平衡的性質,把權力集中於一個機構內部。權力分立論有中立的與調和的性質,它反對任何權力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西方民主和東方民主都說自己是建立於人民大眾意志之上的政治機構。斯大林認為西歐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是形式的、政治的民主政治,它不過是把資產階級的階級統治隱蔽起來罷了。而從西歐式的民主政治立場來看,則認為蘇聯的民主政治,不過是共產黨或者斯大林的獨裁而已。東西兩個陣營的民主政治,到底誰真誰假,孰優孰劣,作者並沒有給出結論,他指出,"兩種民主政治,作為其基礎的社會結構是不同的…蘇聯社會主義的勝利,消滅了階級的對立,實現了人民大眾在經濟上、社會地位上的平等。在那裡階級的利益是一致的,那麼國民意志也應該是一致的…在黨的領導下,建立最有實際效能的政治機構,形成一個權力集中體系,必須說這乃是當然之事。"[⑥] 因此,蘇聯金字塔式的政治機構是建立在階級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的。如果對應到班級上,建立蘇聯式政治機構的基礎應該是"利益體單一化",即如果只單評獎學金,而且只按照成績的多少來評,班級內部的階級利益是一致的,因為享受獎學金的人只是單一的成績高的人。(注意,這里在班級中套用"階級"的概念是不準確的,階級的定義是"在生產關系中處於不同的地位的人們的集團,其中一個集團由於佔有生產資料因而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是一個經濟范疇,但此處為便於理解和表述,暫用"階級"一詞,意為"利益代表隊"。)但現在沒有這么簡單,評定過程中需要評出的獎項有兩種,即獎學金和助學金。 首先,獎學金和助學金並不是完全分開的,如果有人家庭貧困且成績足夠拿獎學金的話,那麼就出現了角色沖突,領導者可以出於理論上"公正"的考慮讓這樣的同學兩個獎項全得,也可以企圖讓獎金覆蓋面擴展,即一個人不能同時拿兩項獎學金,這樣,兩項獎都可以拿的人、只能拿一項將的人、以及什麼獎都得不到的人,分化出三個階級。 其次,獎學金評定部分有"加德育分"一項,具體哪些能加哪些不能加,加多少,在某些情況下由班長制定,這樣平日專於學習的人和致力於學生工作的人就又分化為兩個階級,專於學習的人不想讓別人的德育分"來勢太猛"以影響自己的排名,專於學工的人期待於班長對德育分放寬,以彌補自己在學習上的損失。 再次,助學金評定部分有"國家一等助學金"和"國家二等助學金",誰能得到助學金,誰能得一等,誰能得二等,又成為了矛盾爭論的焦點。 以上三點,決定了在評定獎助學金的過程中班級的利益群體不是單一的,而是呈現出交織分裂的狀態。"國民意志"無法統一,導致在蘇聯模式下的班集體中不論是哪一個階級掌握絕對的支配權都不再是推進效率、代表人民利益的團體,反而都成了對民主政治的破壞。加之班長不是獨立於評比之外而執政的,他們作為利益相關者往往還會導致其在評比、擬定條款中有所傾向,即使他們不參雜個人願望,但無論政策定位在那一段,總有一方或幾方是不會完全滿意,因此班長只有通過"猜疑的體系",由各種政治勢力抗爭和平衡才可以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①]參見: [②]程同順.當代農村政治發展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⑻ 大學獎學金該如何評定
大學里每年都有發放獎學金。維基網路中給出的解釋是:「獎學金,是提供給特定學生的金錢獎勵
,頒發對象包括學業成績優異、操行良好或課外活動如體育、藝術等方面表現傑出者。」獎學金的形式多種多樣,反映了獎學金設立之初捐助者對於獲獎者的各種各樣的要求。就我而言,我所在的大學和學院頒發的大部分獎學金都是用來獎勵學習優秀的同學。當然,學習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所以獎學金的要求是「品學兼優」。問題當然不在這里,而是在於如何評定一個人是否「品學兼優」?
在我實際參與到的獎學金評定中,「品」的衡量方法十分簡單:只要在該學年內沒有受到學校和院系的處分,「品」的要求就達到了。這么看來,「品」的要求只是底線以上一點點。「學」呢?績點,也就是同學在該學年的成績按從高到低排列的順序。由此看來,「學」的要求則是「最優」。問題初露端倪:在一個到處都要「拼人品」的時代,為什麼大學里評定獎學金的標准卻是「低品高學」呢?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
第一,貴「學」而賤「品」。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因此,盡管是「品學兼優」,「學」占的權重更大,理所應當。
第二,「品」難衡而「學」易量。學校有成績單,學生的成績從上到下排列的乾乾凈凈,清清楚楚,這是「學」的鐵據。相較之下,「品」沒有明確衡量標准,所言之意是沒有可以量化的指標,空口無憑。
且不論上述的兩個原因正確與否,它們的的確確是存在的。仔細推敲一番倒是可以得到不少收獲。逐一探討。「學」貴於「品」。是這樣嗎?關於這一問題的探討說的最好的要數司馬光了,他在一千年前這樣寫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
,才勝德謂之'小人'
。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這里的才與德正是「學與品」。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首先,你是一個人,然後,你才是一個學生;作為一個人,要「品德」;作為一個學生,要「才學」。孰輕孰重,立見分曉。進一步說,學做人(品),學做事(學)都是「學」的應有之意,本末倒置,則有失偏頗。話至於此,道理明徹,但具體實行還是會遇到麻煩,
「品」難衡而「學」易量就是很現實的問題。而現實的解決辦法卻是惹不起但躲得起,復雜的事情簡單做,於是就出現了文章一開頭提到的「低品高學」的怪象。但是,難以衡量的東西卻是更加重要的東西,這里的「品」就是其中之一。怎麼辦?既然「品」無法用數字准確表達,那麼何必強求?一物量一物,既然「學」可以用分數量,那麼「品」當然可以用人心稱。人人心中一桿秤,這是怎麼都跑不了的。至於什麼樣的秤稱出什麼樣的價,這就得看人心所向了。人心向善,那麼稱出來的一定是品學兼優;人心向惡,那麼此處略去一些字。
其實,至此所說的一切,評獎制度上都有考慮,比方說成績之外要加上同學之間的互評,要考慮到有些同學在某些方面的額外成績予以加分,例如班級幹部,社團骨幹,科研成績……但是這卻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同學們要坐在一起填表格,然後是核計,然後是考慮加分項,然後結合成績……其實,每個同學的心目中早已有了他們認為最該獲獎的同學,而通過一番加減乘除卻未必能得出他們想要的人選,為什麼不讓一起的同學投票選出獲獎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