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研推免 > 叔子愛蓮獎學金

叔子愛蓮獎學金

發布時間:2020-12-05 06:06:04

1. 作文:紅杉的啟示

紅杉•合作
曾經為紅杉的高大驚嘆過,但他們的根卻又淺顯得出人意料。那麼,到底是什麼令它們成為植物界的巨無霸呢?對,是合作!
我想,紅杉亦如此。人應如何?於是,我便踏上了探索「合作」的道路,尋尋覓覓……
翻開悠悠歷史長卷,那裡歌聲陣陣,美人起舞,吳王夫差正把酒當歌。殊不知吳國的大門已被攻破,一把厲(利)劍霎時刺穿了夫差的喉嚨,漸(濺)起一地幽怨卻翻騰著的血花。刀光劍影中閃現出勾踐的臉龐,那是剛毅。勾踐終於復國雪恥。但又有誰知,正是這歌舞聲中的美人托起了一代君王復國的夢。還有那西施身後的范蠡和文仲。正是這君臣的合作,磨礪出勾踐這柄鋒利的寶劍。倘若沒有這君臣不二的合作,勾踐就算睡遍了千山的柴薪,嘗遍了天下的苦膽,那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跡也只是痴人說夢,一紙空談。是這些群臣讓我們看到了合作的力量,明白了合作能夠創造強者,乃至強國。
還記得嗎?燕趙韓魏等六國,不是聯盟,打算合作,一同攻破強秦,但六國人俱懷私心,最終的結盟仍舊成秦手下的敗將,自然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六國。既然選擇了合作,就應互相讓步,為了一點點的私利而損失了一個國家,值得嗎?不值!
望今朝,合作又在新世紀中重燃激情,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角落中,也都布滿了合作的恩澤。因為合作,全球經濟一體化;又因為合作,禽流感、SARS不再猖狂;又因為合作,印尼海嘯中人們不再坐以待斃……,
由此可見,從植物到人,再到國家乃至全世界,合作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棵樹的力量很小,但一片山林的力量很大,那裡有翠竹綠樹,鳥語花香;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無限,人海中有多少偉人閃爍智慧的光芒;一個國家的力量不小,但世界的力量更大,只要人人付出,世界就定將精彩紛呈。
朋友,你可願與我一起上路,去探索「合作」的真諦。
(這是一篇較為典型的初中生議論文:從開頭提出中心議題,用正反兩方面事例論證,古今結合,直逼現實,再到前後呼應,以「探索」為由,洋洋灑灑,娓娓道來;從設問開始,到反問、排比,修辭比比皆是,語言犀利,一氣呵成。
議論文的說理是要有點深度且能最大限度地說服人的,是要講究點邏輯的,本文的說理的中肯程度,說理的深度都給人以還不到位、不太解渴的感覺。語句尚有不通順的,出現了錯別字。「玉亦有瑕」,考場作文不必苛刻要求。且隨著學習的深入,積累的充實,學生議論文的瑕疵會褪去的。)

揚起團結的風帆
雄偉高大、直插雲霄的紅杉,馳騁草原、所向披靡的狼群,不懼巨獸、威風八面的白蟻,從他們高貴的氣息中無不透露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因為團結就是力量。
古語有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激情燃燒的今天,團隊意識尤為重要。團結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是要付出努力與行動。團結就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一種推動大船渡過生活大海的動力!(如果把這一句寫在第一自然段後面,是不是語句更有勁!議題更集中!另外第二段前面的那些話不要了,文章更精練。)
綜觀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在生命的長河中譜寫了一曲曲團結的凱歌!官渡之戰是歷史上少有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戰前,曹軍將士鬥志昂揚,袁軍中軍師卻臨陣脫逃,曹操打贏這場仗是理所應當的。難道說這不是一場因團結而勝利的戰爭嗎?舞蹈《千手觀音》的播出,使億萬華夏子孫為之感動,這些姑娘們留給我們的只有一張邰麗華的臉,他們之所以會感動中國,不是因為團結戰勝了名利之心嗎?(這一句話因果關系不成立。)作為本屆世界盃目前最大的黑馬——迦納隊在接連痛擊歐洲鐵騎捷克隊和山姆大叔美國隊後,順利從「死亡小組」出現,無可否認,團結使得非洲人有了與歐美對抗的資本。反觀失敗者,無不是缺乏團結的意識。二戰時,蹲坐在馬奇諾防線內的英法聯軍,眼睜睜的望著德國法西斯的鐵蹄踏過身邊的波蘭、捷克等國,最終發生了悲慘的一幕——敦刻爾克大撤退。大量事實再次證明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至理名言的正確性。(古今中外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可謂論據充分,「面面俱到」。)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雄師是草原上的霸主,然而他沒有豹的速度、公牛的力量,可是它擁有一個強大的獅群。當今社會中,我們同樣需要團結這種偉大的力量。家庭團結,就會創造許多財富,班級團結,就會在競賽中奪魁,國家團結,就會國泰民安,在國際中的地位會提高。所以我要說,無論大到一個國家,還是小到一個家庭,團結永遠都是不竭的力量之源!(這一段的論述語意集中,語言一氣呵成,還是較有說服力的。)
既然如此,讓我們與周圍的人團結起來,凝聚在一起,戰勝一切困難吧!揚起團結的風帆,一起渡過生活這片大海!(發出號召,又緊扣文題,屬於規范的議論文的寫作樣式。)

印象
在我的腦海中時常浮現著他們偉岸的身姿,高大、挺立、永不倒下;在我的記憶中時時盪漾著他們的雄姿,威武、肅穆、屹立永恆,他們就那樣鐫刻在我的心中,幻化成不滅的風景,千年的美麗。
雄霸天下
你越雷池半步,祖宗之法不足守,你冒天下之大不韙,庸人言論不足恤,你大氣磅礴,上天之命不足畏。懷疑自己事業的人,是不能有所成就的;懷疑自己能力的人,是不能成功的。甘龍磨刀霍霍,你視而不見;杜擎咬碎鋼牙,你視而不見;公子虔口誅筆伐,你視而不見。你劈開牢籠,風雲為之叱吒;你打碎枷鎖,山河為之壯麗;你踢飛樊籬,鬼神為之擊節。刑無等級,百姓歡呼,土地私有,黎民雀躍,於是鄉邑大治,於是兵革大強,於是諸侯畏懼,於是秦國稱雄。
我曾一遍遍讀你,商鞅,你的豪情、你的氣概讓我敬佩,你的志向、你的豪邁讓我震驚。你的形象永遠印在我的記憶中,熠熠閃光。
笑傲江湖
持竿垂釣,悠然自得。有人勸你涉世為官,你漠然視之,你孤傲的心靈走不到混沌的仕途。視楚國相位而不顧,你甘願做一顆在清風中獨守月亮的大樹,在菊花開滿的南山西疇,在明月朗照的松間竹林,撫琴而長吟。你的詩寫在天上,飛翔的生命掛在懸岸,把心燈燃起,把心香焚起,千丘萬壑,長袖臨風,一掃漫天陰霾!
我曾一遍遍讀你,莊子,你的淡泊,你的從容令我欽佩,你的逍遙,你的自在讓我心馳神往,你的身影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永世不忘。
昭君漸行漸遠的纖細身影;斑超在西域二十幾年的獨嘗人間冰涼;邰麗華在無聲世界演繹絕美的舞蹈;海倫·凱勒在黑暗中尋找生命的光芒......他們的身影都在我心中定格,因為他們已用行動告訴我生命的意義和輝煌。
有一些話,他們崇高而偉大;他們的名字刻在歷史的史冊中,萬代流芳。
有一些事,他們真實而偉大;他們鐫刻在人們心中,熠熠閃光。
有一些人,他們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心中,永世難忘。

印象
「於無聲處藏世界,更無勝地賽仙山」,黃姚如夢,如一縷輕煙在我記憶中的某個角落飄揚。
這里沒有刺眼的金碧輝煌,有的只是土黃的牆壁和黑灰色小瓦。一位銀發老者憑欄佇立。眼神中既無憂愁也無歡笑,有的只是一種平靜和安詳。兩顆老樹相互依偎,盤根錯節,那棵露在外的樹根,猶如一位精瘦老人胳膊上展現的靜脈,無意間突顯(凸現)了幾分精乾和頑強。有人說那是疼,我說不是,那是經歷了風霜雨露後的命脈。
寧靜的氣質是黃姚的外表,而幽幽散發的文氣是黃姚的內涵,康乾年間,一位位舉人書生意氣,詩酒風流早已混然內斂,如今的黃姚君子如玉,觸手也溫。一塊塊詩匾猶如一張張泛黃的名片展現著絕代名姝洗盡鉛華,所謂溫柔敦厚,所謂骨感崢嶸,回眸往事重重,盡在不言中。
黃姚依然是任運而恬淡的。這里的人們樂山,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智(仁)者,這里的人們樂水,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仁(智)者。信步走去,只見逐鬧嬉戲的童顏稚子,皆有三分靈氣;枯坐檐下的鶴發老者,尚帶七分古風,柴門犬吠,屋舍雞啼,深間黍香。但凡此間風物,皆有一種超脫淡然的風露。黃姚又是一幅塵緣未了的浮士繪。斜暉晚照,屢屢上升的炊煙是古鎮的呼吸,捶衣舂米的悶響是古鎮的脈搏,而那阡陌蒼間的聲息歌哭是古鎮的靈魂。青石街上的木門總是厚重而又細節豐盈的,推開門「吱呀」一聲,彷彿沉寂的記憶從睡夢中驚醒,邁進去便有一腳踏空的昏眩,悵然若失,不知今夕何年。黃姚還是時間的迷宮。當你凝望藤蘿交疊的溪流小橋,彷彿你凝望的是歷史。其實你凝望的是時尚,五百年前的時尚。當你穿梭在寂寞的小巷中,彷彿你穿梭在孤獨中,其實你穿梭的是繁華,康乾盛世的繁華。當你撫摸那褪色的門楣,彷彿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實你感受的是精緻,是流年鐫刻,歲月描繪的精緻。
只為聆聽細雨敲打萬曆年間的富櫪,只為猜想那古祠深宅的紅塵往事,只為追隨著一江碧水,在流年的印象中抒寫古鎮的前世今生。

印象
一縷陽光,或從山崗中噴薄而出,或從晦暗的陰雲中濾出,或在春風中盪漾,或在冬雪中溺愛......如紅紅的木魚敲擊混沌,於是清醒。陣陣細波沖刷心田,於是溫暖。濕潤心頭,情郁其中,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小時候,由於奶奶管我太嚴厲,我不喜歡她。常常躲著她,跟她玩捉迷藏,她剛到東屋,我就躲進了西屋;她剛到院牆後,我便跑到了桌子下。奶奶是裹著小腳的,看著她一拐一拐地追我,我總是捂著嘴笑。我常氣奶奶,但她從不打我,但那一次......
我到同學家玩,大概九點半的時候,我才想起回家。快到家時,我聽見了我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的聲音:「小晶啊......」是奶奶!她喊的撕心裂肺。那聲音劃過夜空,聲聲撞擊著我的心。奶奶的喊聲融化了我心頭一片片寒冰(沒有原因。),揉進了我心中那最柔軟的地方。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珠子無聲地下落。我飛快地往家跑,在門口一頭撞在了奶奶身上。奶奶緊緊地抓著我的胳膊,我抬起頭,看到奶奶一臉焦急,眼裡卻閃著欣喜的光芒,淚水在她眼眶中打轉。我也眼淚洶涌,抱緊了奶奶,回到家雖挨了奶奶一頓打,但心裡卻好溫暖、好溫暖。
後來,我搬走了,離開了奶奶,卻發現我最喜歡的居然是快樂撒嬌任性的在奶奶溫暖的目光下搖著她的肩膀,或不講道理的無理取鬧一通,再看著她一臉嚴肅,聽著她充滿呵護的嘮叨。喜歡她叫我的名字「小晶哪......」她總是把名字後面的「哪」拖得好長好長。喜歡在夢中看到她,我好像又回到了她的寵愛當中。每當和奶奶糾纏地難舍難分時,我好希望夢不要醒......
現在奶奶走了,但我心中那最溫暖的一角總會有奶奶的微笑。
在我的腦海中最深的印象里總有(與「最深」相對應,應寫作「總是」。)奶奶的身影,抹抹白雲,浩浩在後,澄澄冬顏奶奶的愛在裹著我繼續遠行。

活在生命花季里
生命,這包羅萬象的永恆命題,多少聖賢窮盡心智也終難闡明其真諦;多少巨匠運盡機謀也終難破解其奧秘。一番爭辯衍生無數定義;幾次追溯徒留千古玄疑。
「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但我敢說生命像什麼。」對呀,依我看來生活如土壤,生命如鮮花,你我一輩子都活在花季里。
生命嬌艷過於牡丹,華美不遜薔薇,孤傲可比蘭草,清馨恰如茉莉,菊為筋骨,梅為神韻,開得最是長久,最是絢麗。
生命為形,生活為基,種下一粒花籽,根須便擁抱整個生活的大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擁有生命才擁有一切。」你的根抓得要牢,做人要站穩腳跟;你的莖挺得要直,立世須堂堂正正;你的葉舒得要開,風霜雨雪將鐫刻它以滄桑的脈絡;你的花開得要美,日月星辰將照臨她以炫目的亮色。人要敢於面對生活,才會充分享受生命。快喚醒那嚴冬遠去卻猶酣眠未起的胚胎,春光無限,快接受宇宙無私的恩惠吧!
花既萌芽,便要考慮這生命的意義,我為何而綻放,這其間的道理。無論是飛鳥將你誤投於深潭幽谷,抑或清風將你吹至懸崖絕壁。勸君休灰心,莫喪氣,逆境何嘗不是對生命之花的磨礪。今天,這里是一潭死水,明日你促成汪倫與太白的友誼。今天,這里是一道幽谷,明天你引得武陵人在仙境迷失自己。懸崖也有攀登的壯士,絕壁也有登臨的勇者,就看你是否有那份豪情與膽魄了。
花已開放,休要自鳴得意,這才是生命的進步。莫叫淤泥污了蘭心蕙質,莫遭清漣滌盪妖媚之氣。既然從前已不甘於沉淪,今天更應傲然挺立。香遠益清,播撒你的美名;繁花似錦,流傳你的事跡。這樣生才有別於死,活得才有意義。
花近凋零,熄不滅生命的火焰,胞子已飄向更遠的歸宿,落紅將滋潤足下的土地。今年付出,明年收獲,百花又盛開,你我叢中笑。這樣才等同於生,逝去得才壯麗。
繁花似錦叢中笑,誰言人生不輝煌。春天花常在,夏季花常開,秋日花正紅,冬至花不敗。依我看生命如花,活在花季里,你我要用心對待。

愛是永恆
愛,像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數也數不清。我們身邊有許多愛,他們擁有華麗的名字:朋友之間的愛,叫友情;親人之間的愛,叫親情;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愛,叫師生情……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找到他們。

愛是永恆的,正如友情:

能和朋友在一起玩,在一起唱歌,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說笑笑……都是因為擁有朋友之間的愛————友情。如果沒有他,你我和同學們之間就會變得很冷漠,再也不會有同學之間的歡聲笑語,也再不會有校園中多彩多姿的生活了。如果世界上真的失去了友情,那會怎樣呢?

愛是永恆的,正如親情:

一句溫馨的話語;一次失敗後的鼓勵;一杯熱茶;一次臨走時的叮嚀……這些都是親情給予我們的。父母一次次的喂養,一次次哄我們入睡,一次次教我們走路,一次次告訴我們道理……這都是親情的體現,親情的教導。如果世界上沒有了親情,那會怎麼樣呢?

愛是永恆的,正如師生情:

一次問題的耐心解答;一次鼓勵的笑臉;一次雨時送出的身影……這些都是師生情培育出來的花朵,瞧那晶瑩的水珠,在剛剛開放的花瓣上閃爍著。

愛是永恆的,正如……

愛如石子,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許多的愛,走路的時候,你可能不會發覺他們,直到有一天,他們飛上天空成為星星,你才會知道,愛是永遠不會變的。

愛是永恆
我曾經生活在一個快樂和幸福的家庭里。爸爸是一名警察,媽媽是一名護士。這個三口之家原本是很幸福的,但由於一次意外,使我們家少了一份快樂,幸福,而多了一份負擔,責任和悲傷。就在十年以前,媽媽在工作崗位上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而犧牲了。
她是一位偉大的媽媽,一個十分負責任的護士阿姨。就在她臨終之前的晚上,她還認認真真地給我和爸爸兩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她說:「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快樂,還是知識?我覺得它們都不是。因為在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是『愛』,只有它,才會在困難之中給予我們力量,使我們永不放棄。」
其實,媽媽說的話概括起來就是:人活者,金錢,知識,快樂,幸福,乃至於生命都是不重要的。而相比之下最重要的應該是愛心。在我們家裡,爸爸是警察,是維護和平的衛士。當他們行走在路邊,當看到了不平事時,他們總是要首當其沖的,真正做到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難道不是一種愛的體現嗎?不錯,每一個職業都有每一個職業的要求,就像:「媽媽是一名護士,每當聽到有人打電話求助,她都會帶者其他的叔叔阿姨們去奮不顧身救那些處在危險境界的人們。因為她們知道他們需要幫助,更因為這是她們的職業需要。
愛是永恆的,而生命卻是無價的。我想:不管是維護和平的警察爸爸,還是救死扶傷的護士媽媽,他們都有一份共同的情感——那就是愛;他們還都擁有一件相同的東西——它就是愛心。我為此總結出了一個算式:快樂+善良-自私=愛心,也就是說,愛心是由快樂和善良的情感所組成,自私的人永遠不會有愛心,自私的人也永遠不會因此而得到愛.
記得有一句歌詞說的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熱心腸。人生的道路多曲折,人生的道路又漫長,誰也難免遇到險阻,誰也難免遇到憂傷。只要你我熱情相助,就算是懦夫也會變成金剛的。
朋友們,請你們記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世紀。當你們遇到了困難,除了你自己,你的家人和你的朋友外,還有一個可以幫你們的——那就是愛心。
愛是永恆的,更是無私的。

我眼中的腳
腳,是人體中必不可少的器官,行走靠它,支撐身體靠它,踢足球靠它……腳為人們做了這么多,它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吧!我眼中的腳,是快樂的,是痛苦的,是默默無聞的,不是野心勃勃的。
腳,應該是快樂的吧!
腳,承擔著世界上最美的工作。它想到了自己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工具,離開了自己,世界就無法運轉。於是,它便努力的工作,為人類的發展提供幫助。經過腳的努力,世界便得美麗起來,當它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時,我想,它應該是快樂的。
腳,也應該是痛苦的吧!
成年累月的行走,奔波,再棒的腳也會承受不住的。當看到人們捂著鼻子遠離它帶來的陣陣惡臭時,當看到自己的某些部位由於長期摩擦而發硬時,當人們忍受不了它帶來的某些病菌致癢而胡亂踢打,被折磨的不成形時,我想,它應該是痛苦的。
腳,更是默默無聞的吧!
腳為人類做了這么多,不累嗎?不!它也有煩惱,也有憂愁!可,那有怎麼樣呢?如果它休息一秒鍾,可能回導致一場比賽因此延誤,可能會使要簽的合同被否決,可能會因遲到而被扣獎金。所以1它必須工作,必須忍受著自己的難言之隱!當人們獲得成功時,它卻沒有要求絲毫回報。這,便是默默無聞吧!
但,它不是野心勃勃的!
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高高在上,一切都歸它支配。腳有沒有想過要當老大呢?我可以告訴你:沒有。因為它是快樂的,它是痛苦的,它是默默無聞的,但它不是野心勃勃的!
它喜歡自己的方式,它喜歡這樣快樂的,痛苦的,默默無聞的,但不野心勃勃的生活著!

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這是但丁的名言。數百年來,他一直鼓舞著志士仁人探索,追求光明。如今,他又成為青年一代自立自主的口號。可是,有一部分青年人以但丁這句話做擋箭牌,拒諫飾非,這就違背了但丁的本意了。但丁面對中世紀的封建專制,面對教會勢力的高壓,宣揚自由民主,倡導文藝復興,必然要招致重重圍攻,遭受種種迫害,因而他才發出「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的錚錚誓言。這是對光明世界的追求,是對腐朽權利的蔑視,而不是一意孤行的固執,更不是沉淪墮落的借口。

誠然,當代青年是獨立思考的一代,是開拓創新的一代,我們理應走自己的路。倘若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哪裡還有開拓?哪裡還有創新?

走自己的路,就是標新立異,別人難免要評頭論足。其中,既有善意的批評指導,也有惡意的嘲諷誹謗。對於別人的議論應採取什麼態度呢?我認為:一要看自己的路走得如何,二要看別人議論的性質。將二者參照比較一番,才能決定自己的取捨。

首先要看你走的是正路,還是斜路。如果是正路,那就要堅持下去,閑言碎語,不必理睬——「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張藝謀被稱為「開創中國電影新時代」的著名導演、著名攝影師、演員,倘若拍完《黃土地》以後,便屈服於喧囂一時的非議和責難,停下腳步,哪裡還有譽冠西柏林電影節的《紅高粱》?中國的電影又怎能走向世界,震動全球?制葯大王、著名企業家貝兆漢倘若隨波逐流,怎麼會闖出改革之路?哪裡會有今天的白玉制葯廠?

如果你走的是彎路,既經別人指出,你為何不轉換方向,踏上坦途?朱明瑛原是東方歌舞團的舞蹈演員,成績平平,卻有一副好嗓子。他接受團長王昆的建議,改學唱歌,終於成為了蜚聲中外的歌唱家。倘若她「一條路走到黑」,是很難成為戴愛蓮式的舞蹈大家的,那麼歌壇上也就沒有今日的朱明瑛了。

如果你走上了歧途,更應歡迎別人指點迷津;如果執迷不悟,終會跌入深淵。遲志強在電影界展露頭角後,便恣意享樂,雖經師友苦苦相勸,他仍固執地「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終於觸犯法令,鋃鐺入獄。倘若他能聽從勸告,懸崖勒馬,又何至於此?

在我們青年中,學習無方,鑽牛角尖者有之;貪圖物質享樂,追求低級趣味者有之……如果老師、家長、同學善意規勸,他們便甩出一句話來——「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這種一意孤行的態度,不是無知,就是愚昧!我奉勸這些朋友迅速覺醒,改弦易轍!

獨立思考是成功的階梯,固執己見是失敗的先導。

有鑒於此,我將但丁的話修改一下,與青年朋友共勉——走自己的路,也請別人指導!

走自己的路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版《序言》的最後一句引用了佛羅倫薩大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

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的三個來源,原本是精華和糟粕的混雜。馬克思創立了唯物論,但他的辯證法,卻是出自他最敬重的人——徹底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馬克思能在眾多事物中正確拿來所需要的,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在研究和探索中,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路——用科學辯證的眼光對待一切,因此,他沒有偏向於哪一個流派;同樣,也沒有屈服於當時反動思想家的圍剿。他只是自信地說:走自己的路,讓人家說去吧!終於,歷史做出了公正的評價:馬克思不朽。

假使馬克思囿於某個錯誤的流派;假使他傾倒於黑格爾的一切觀點,假使他屈從於衛道者的指責辱罵,那又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毫無疑問,如果這些「假使」成立,那麼無產階級的歷史就將改寫。

「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並不意味著「夜郎自大」而是一種自信力的體現,一種對科學、對真理追求而不妥協的韌性的體現。

他之所以不是「夜郎自大」,因為它所說的「路」是在科學的嚴謹的分辨力下找到的。

記得魯迅先生說過一段話:「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一向少有敢走自己的路的人。

少有敢走自己路的人,社會自然就少有創新;少有創新,社會自然就因循守舊;而守舊,社會必然就要倒退。

為什麼中國人少有走自己路的人呢?

中國本來很早就有無頭而敢與皇帝交戰的英雄,有死於追求太陽的巨人。為什麼一切都成為神話呢?

追溯歷史,尋找歷史車輪印下的轍痕:奴隸制的很快解體,使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意識到,沒有強大的思想統治工具,就無法使四海之民,天下之士盡為自己服務。於是,在那烽火連天的混戰中,統治者們努力尋找著有序的社會結構。

統治者的「慧眼」看中了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加上道家的虛無與淡然、佛家的面壁主義,終於給富有斗爭性、創造性的人民套上了「不朽而沉重」的精神枷鎖。

但在中國人的血管里依舊保留著祖先那開天闢地的英氣,也有反抗的人,走自己路的人。

兩千餘年的強制力自然無法在短時期內消除窮盡,慣性依然巨大無比。因此造成了今天中國人身上的種種劣質。

中國社會的傳統結構是一種極端的收攏式形體。這種壓抑的構架使人們失去了開拓的勇氣,失去了創造性的思維。有的只是隨著發臭的「傳統道德」邁步,將自己的個性融於共性眾,因而才會使原來擁有諸多美德的人民變得缺少真誠,缺少韌性,缺少自我的顯露。

但我還要說:中華民族依舊是偉大的民族。因為在漫長的黑暗中,盡管追求真理的不斷被扼殺,但仍然有敢於走自己路的人。人民,也從未喪失過自信力。

20世紀的今天,中國同世界一同迎來了新的挑戰,共和國將騰飛,用那變革作為自己的羽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當我們在無數的獨特中將古老的過渡建設成有獨特色彩的現代化強國時,我們才能告慰於無數仁人志士的英靈,才能無愧於「龍的子孫」的稱號。

「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這「路」,是將自己奉獻給祖國,奉獻給民族的路,也是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的路!

2. 當年抗震救災的動人事跡.急急!!

1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教導主任譚千秋。

譚老師在地震來臨之時,臨危不懼,冷靜鎮定,在教學樓倒塌那一瞬間,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當救援人員挖開的時候,四個學生得救了,譚老師——老師他卻走了。
當譚老師的妻子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2映秀鎮28歲女教師--目前還不知道姓名。

據中國之聲記者朗峰蔚報道,救援隊在映秀鎮瓦礫堆里,救出一個老大媽,老大媽的女兒(28歲,是一名老師)在救了13個小孩子出來之後,最後抱著兩個孩子出來的時候不幸的被壓下來的大梁壓住犧牲了,她抱著的最後一個孩子還活著,她在最後一刻用身體護住了這個孩子。這個女老師的女兒只有兩歲,一直在哭著喊著媽媽。

3綿竹市遵道鎮歡歡幼兒園老師瞿萬容。

汶川地震發生後,四川綿竹市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發生整體垮塌,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師死亡。瞿萬容老師為保護孩子壯烈犧牲。幼兒園園長李娟回憶起瞿萬容老師被救援隊發現的情形,泣不成聲:「當時瞿老師撲在地上,用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里還緊緊抱著一名小孩,小孩獲救了,但瞿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

3.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沿革,急!

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史書編纂一般有兩條途徑,一為官修,一為私撰。而官修史書則主要通過設館修史來完成。由此,史館就成了中國史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對史館的研究也就成了史學史、制度史研究的課題之一。
中國古代獨立的史館形成於唐代,對史館的評論,早在唐代就已經開始,劉知幾在《史通》一書中就對史館制度的得失利弊進行分析,尤其嚴厲批評了唐代史館修史的弊端,諸如設館修史多秉承監修意志,扼殺一家之言,丟掉了實錄直書的傳統,史官責任不專,效率低下等等,凡此種種,觸及了史館修史之專制主義的本質,顯示了一個史學批評家的尖銳鋒芒。(劉知幾著、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清初設館編纂《明史》,館臣萬斯同、潘耒、朱彝尊、施閏章、李因篤等人也對史館修史的弊端提出批評,認為史館修史,書成眾手,史才難覓,職任不清,所修史書,文蕪體散,並提出矯正弊端的方法,諸如嚴於選才,因人善任;統一義例,職任分明等。這顯然受到劉知幾的影響。(王記錄《論〈明史〉編修二題》,《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2期)進入20世紀,關於史館修史制度的研究日益加強,取得了很大成就。
百餘年來的中國古代史館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個是20世紀40年代,當時學者及政府官員屢次向國民政府倡議設立國史館,引發人們對古代史館修史的注意,金毓黻、傅振倫、趙岡、朱希祖、柳詒徵等人都撰寫過探討古代史館的文章,對古代史館進行了初步研究。一個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時期的研究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成果多,涉及面廣,從北齊到清代的各代史館的狀況幾乎都納入到人們的研究視野。二是研究更加深入,釐清了不少人們在史館修史方面的模糊認識。三是海峽兩岸學者齊頭並進,在史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

一、總論

中國是重視歷史的國家,也是保留歷史資料最完善的國家。史館在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從總體上對中國古代史館修史進行梳理,評其利弊得失,就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傅振倫《中國歷代修史制度考》(《說文月刊》第4卷合刊本,1944年5月)利用正史資料考察了中國古代官修史書制度的狀況,是第一篇系統論述中國古代史館修史的文章。劉節在所著《中國史學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較為系統地考察了自殷商至清代史官制度、史館制度及官修史書的情況,並對其中的利弊得失進行了評價。朱桂昌《歷代史官與修史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5年第3期)概括地論述了古代史官的起源和職責、從漢至唐私家修史與修史機構的發展、唐代的史館和官修史書、明清時期的翰林院和史書之編纂等情況。倪道善《古代史館述評》(《歷史教學》1988年第8期)介紹了古代史館的設立、沿革及其職掌,指出史館的職掌有兩個方面,一為修前朝史,一為修當代史。史館雖然有劉知幾所說的種種弊端,但仍有其積極作用,一是可以集中人力、財力和豐富的史料,為修史提供優越的條件,二是開館修史,能集眾家之長,三是有助於糾正前朝史籍中的隱諱不實之詞等。歷代統治者重視史館修史,一是通過修史借鑒前朝經驗,二是證明新王朝的合法地位,三是籠絡士人、點綴昇平,四是壟斷修史、控制褒貶大權。商慧明《史館制度初探》(《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指出,巨細無遺地徵集資料、壟斷正史與國史的修撰、規范統一的編纂體裁、完善的官家修史體制,是史館修史的特點。史館之所以長期維持不斷,是因為統治者和史官都有著異乎尋常的政治熱情,試圖通過修史來完善天朝大國的形象、提高傳統的地位、強化史學政治化。史館完成了許多私人史家不可能完成的宏大修史任務,但同時也因循守舊、扼殺才智,史館既是中國史學的驕傲,又是中國史學的悲哀。他在《古代中國官修史書的流弊》(《探索與爭鳴》1995年第9期)中還指出宰相監修國史和一切唯上的修史規矩使官修史書流弊重重,集天下之人才,將一個原本豐富多彩的史學天地拖入一種思想、一種筆法、一種模式的沼澤之中,用一種思維規范統領眾多史官,是史館修史的最大流弊。陳其泰《設館修史與中華文化的傳承》(《清史研究》2003年第1期)從設館修史的肇始、史館在北朝的出現及修史成就、唐初史館制度的確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意義三個方面充分肯定了史館的意義,特別強調史館修史在各民族走向統一中所具有的凝聚力量。可以看到,人們對史館修史已經有了一分為二的看法,既肯定史館在修史中的作用,又指出其流弊。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官與史館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向史館制度過渡的時期,其間轉換,極為復雜。雷家驥在《四至七世紀「以史制君」觀念對官修制度的影響》(《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久洋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以「以史制君」觀念為線索,分析了南朝、五胡、北魏以及六世紀北朝時期「以史制君」觀念隨著史館萌芽而削弱的情況。另外,雷家驥所著《中古史學觀念史》(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出版)一書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官修史書的制度與風氣進行了全面分析。該書沒有孤立的論述史館,而是將史館放到南北朝政治形勢和歷史觀念中進行論述,得出許多富有啟發的論斷。牛潤珍《北齊史館考辨》(《南開學報》1995年第4期)則對北齊史館的稱謂區別、建置時間、館址方位以及組織機構、工作條件和史官生活待遇等進行了爬梳整理,指出北齊史館建置時間在天寶2年或3年,館址在東山宮,由監修大臣、著作郎、著作佐郎、修史臣、校書郎、令史等組成,北齊史官品第、俸祿很低。並認為北齊史館是獨立修史機構。岳純之則認為北齊史館不是獨立修史機構(《唐代官方史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牛潤珍還出版了《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書,該書闡幽發微、爬梳剔抉,從零碎分散的資料中梳理出自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發展演變,進行了系統研究,指出兩漢至唐初,史官制度凡兩大變,一變為兩漢,二變為唐初,著作官修史制度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最終被唐代史館修史制度替代。其中的很多結論,值得注意。另外,胡寶國著《漢唐間史學的發展》(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也涉及到南北朝官修史書的情況。

三、唐代史館

唐代是史館修史制度正式確立的時期。貞觀三年,唐太宗將史館從秘書省中分離出來,置於禁中,使其取代著作局的修史之職,成為獨立修史機構。自此以後,盡管官方修史制度不斷有這樣那樣的變化,但唐代史館的影響一直存在。由於唐代史館的這一特殊地位,對它的研究,自然就成了一個熱點,研究成果甚豐,取得的成就很大,認識最為深入。
金毓黻《唐宋時代修史制度考》(《說文月刊》第3卷第8期,1942年9月)利用《新、舊唐書》、《宋史》等資料,從史館與史官之制度、史料之種類及其徵集方法兩個方面對唐宋時期史館修史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考索。指出唐代史館制度分為兩期,自貞觀至天寶,為第一期,以宰相監修,其下為執筆修史之士,概稱史官,例以他官兼典。第二期亦以宰相監修,但加史官修撰直館之稱。史館主要修撰前代史、本朝實錄、本朝正史。資料主要來自起居注、時政記、各官署錄報之材料。另外,金毓黻還在所著《中國史學史》(該書1944年、1957年兩次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後又有多種版本)中專辟「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末」一章,對唐宋設館修史的狀況及官修史書的成就進行了評述。趙岡《唐代史館考》(《文化先鋒》第8卷第10期,1948年5月)則深入考察了唐代設館修史的狀況,並糾正了《唐會要》所記唐初史館確立年代為「貞觀二十三年」的錯誤,指出正確的年代應該是貞觀三年。趙俊《唐代修史機構辨》(《求索》1984年第6期)通過考證,指出以往治史學史者大都認為唐前五代史(梁、陳、齊、周、隋)為史館所修,是錯誤的。唐前五代史為秘書內省所修,史館的任務是修撰國史。史館和秘書內省這兩種修史機構的區別在於:前者為常設機構,修撰本朝史,地點在門下省;後者為臨時機構,修撰前代史,地點在中書省。二者有共同之點,都是官方修史,都有宰相監修,又都始於貞觀三年,因而容易被混為一談。糾正了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商慧明《唐初史館略論》(《人文雜志》1985年第1期)、《中唐史館探微》(《人文雜志》1986年第3期)兩文對唐代史館進行分析,前文考察了唐初史館的編撰指導思想,認為預於中興,通乎創業,以儒術為綱紀,著意提高李氏集團的祖望,為當朝皇帝樹碑立傳是其指導思想。後文則指出中唐史館在修史內容上更注重國史和典制史書的修撰,實行了「外修內審」制度,體例、正統、編次等問題受到重視。這種變化,說明史館非僵死不化之機構。王林善《唐代的史館修史制度》(《山西大學學報》1986年第3期)對唐代史館的史官隊伍、史館的組織、史館制度的優劣進行了分析。認為唐代史官隊伍素質極佳,唐代史館按照宰相監修、修撰官由他官兼任的原則進行組織,其人員配置由監修、修撰人員以及典書手、楷書手、亭長、掌故、裝潢直、熟紙匠等各種輔助人員組成。史館修史具有私人修史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條件,即使存在一定局限,仍不失為編修國史的一種較好的方式。房鑫亮《唐代史館建置與館內外修史實況的考察》(《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對唐代館修史書和館外修史進行了考察,指出唐代史館修史可分三個階段,太宗時成就最巨;高宗至宣宗,稍可稱許;懿宗以後,無甚成就。館外修史可分兩類:一為私修,一為經「制許」而修。著重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並認為史館修史的功績不能一筆抹煞。岳純之在《唐代史館略說》(《歷史教學》2002年第5期)、《論唐代史館的人員設置和史料來源》(《煙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兩文中對唐代史館的淵源與創設、撰述活動、基本制度、人員設置、史料來源進行了系統研究。考察問題更加細密,如對史館的史料來源,一般認為有起居注、時政記和諸司報送三方面,但作者指出還有史官自行採集和館外人員自行提供兩項。岳純之還出版了《唐代官方史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書,其中對唐代史館及實錄的修纂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分析。另外,朱清如《論唐初史館》(《湘潭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劉蓉、高錦花《唐代史館制度略論》(《延安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也對唐代史館修史的情況進行了研究。
在大陸學者對唐代史館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台灣學者的研究也特別引人矚目,取得了很大成就。張榮芳所著《唐代的史館與史官》(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4年出版)一書,是一部深入探討唐代史館的力作,該書將史館與史官置於唐代官僚體制、社會架構之中進行研究,從史官與史館的淵源及其成立背景、史館組織、官僚體系中的史官、史官的社會階層幾個方面入手,對唐代史館與史官進行了多學科的探討。作者從統一帝國的需要和史學本身的發展兩個方面分析史館成立的原因,對唐代史館的創立及其演變、史館的地理位置、史館的史料徵集工作進行了細致分析,尤其對無人注意的史館的庶務組織進行了研究。在對史館中的史官進行探討時,分析了史官的社會階層、入仕途徑、籍貫、家族及交遊,該書沒有停留在制度史、史學史的層面上,而是做綜合考察,研究方法值得借鑒。該書還列出唐代史館史官表、宰相監修國史組織表、起居郎、舍人遷入官表、區域表、家族表等33個表,功力甚巨,極便省覽。邱添生《唐代設館修史制度探微》(《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詳盡分析唐代史館出現的時代背景、史館制度的形成與修史成果、史館的利弊得失等。指出史館形成的時代背景有四條:一是秘藏典籍私家難以周覽,二是繁富史料私家難以綜理,三為私家修史易惹禍端,四為明令禁絕私修國史。其修史成果有唐代自高宗至武宗諸帝實錄、前朝正史、多部典禮之書和方誌。唐代史館屬於朝廷整體政權系統中的一個專設機構,資料收集完備,人力物力充足,但史家的獨創性不易發揮,失卻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理想。雷家驥《唐前期國史官修體制的演變》(《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著重分析了國史修撰由壟斷化至禁密化的過程,研究了禁密化下的貞觀修注制度、精神與功能,探討了館院制度的破壞及其意義,考察了武後時代的官修情況與館院學派的史學復辟。指出從東漢班固被告私作國史,到王劭被告私撰北齊史,到隋文帝禁止私修國史,再到唐初設館修史,國史修撰逐步被壟斷。在國史禁密之下,善惡必書的修史制度因帝王干預、史臣取媚而不斷破壞。武則天時期,史館制度屢遭專制政權沖擊,遂引起劉知幾等人的嚴厲批評,在史學史上意義重大。該文從社會、學術幾個方面對史館制度進行考察,值得我們注意。

四、宋、遼、金、元史館

史館制度在唐代確立後,到宋代有了更大的發展,重要表現就是史館規模擴大。在中國歷史上,宋代的修史機構可以說是最多的,有史館、編修院、國史院、實錄院、日歷所、起居院、會要所、玉牒所、聖政所、時政記房等多種修史機構,史官地位也較尊崇。百餘年來,對宋代官方修史制度的研究,成績可喜。
許沛藻《宋代修史制度及其對史學的影響》(《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對宋代統治者重視修史、讀史,宋代的修史制度、機構以及修撰當代史風氣盛行的原因作了詳盡的闡述。指出宋承唐制,逐漸形成了以史館為基礎,起居院、兩時政記房、玉牒所、日歷所為常設分支機構和各種修書局為編撰機構的修史體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修史程序,建立了嚴密的收集、報送史料、檔案的制度;皇帝干預修史趨於制度化。統治者對修史的重視,促進了士大夫階層對歷史,尤其對當代史的研究興趣;官修史書大量流入民間,為私家著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條件。張新民《〈通鑒〉編修與史館制度》(《貴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1期)分析了司馬光以史館修史的方式組織《通鑒》編修,妙選人才,明確分工,統一方法,限定日程,廣泛取材,主修裁斷,既避免了官修史書的弊端,又樹立了集體編書的良好楷模。宋立民《宋代史館沿革考》(《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第1期)對變化復雜的宋代史館的興廢演變進行專門考察,指出宋代史館的發展分北宋、南宋兩個階段,北宋時,太祖朝為因襲時期,史館主要擔負修史和藏書;太宗朝為創新時期,三館重建、官制更新、制度創新、不再儲藏禁書、增加育人職能;真宗朝為史館發展時期,史館制度趨於穩定;仁宗朝為衰變時期,編修院奪去史館修史之職;神宗時期,史館名存實亡。南宋史館變革更為復雜,大體經歷了重建、改並、發展和消亡四個時期。
在宋代修史制度的研究方面,蔡崇榜的《宋代修史制度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1年出版)和宋立民的《宋代史官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兩書值得注意。蔡書是第一部系統研究宋代修史制度的著作,該書對起居注、時政記、日歷、史館與史院制度、歷朝實錄、歷朝國史、歷朝會要以及其它史書的修纂進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起居院、時政記房、日歷所、史館、國史院、會要所等修史機構,分析了各館院史料匯集、編修體式等問題,尤其是對歷朝實錄、國史、會要的修撰情況,進行了詳細探討,價值很大。該書指出宋代修史制度的特點和弊端是:當代史的修撰受到特別重視,而以南宋詳北宋略;史無專官;皇帝干預修;史官諱避與回護等。宋書則直接對宋代史館、編修院、起居院、二府修時政記、日歷所、修實錄院、修國史院、會要所、玉牒所以及其它史局進行了詳細研究,重在分析史館的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史官遷轉等問題,指出宋代史官制度的特徵是:宰執監修,以提大綱;皇帝自閱本朝史;宋修本朝史多不在外設局;史官多優遷、多兼職、多遷徙不常、多由科舉入仕、待遇優厚等等。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有發覆正誤之功。
遼、金、元都是以少數民族立國的王朝,在史館制度上既借鑒漢族修史的經驗,又有自身的特點。對它們進行研究,對於我們認識民族史學的特徵,大有裨益。朱子方《遼朝史官考》(《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4期)對以前不甚明了的遼代記注官、修史官進行了考察,指出遼代改史館為國史院,以宰相監領史館,史官雖常設,但無常員,多以他官兼任等。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與史官特點》(《史學史研究》1996年第3期)指出金代的修史機構有國史院、記注院、著作局,記注院的職責主要有朝參日隨朝記錄朝議,記錄皇帝與宰臣議事,隨侍皇帝左右。國史院為常設機構,其史職設置為監修國史、修國史、同修國史、編修官、檢閱官等,主要職責是修本朝實錄,其史官的特點是,民族史官佔一定比例、以一流人才擔任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等。台灣學者王明蓀撰《元代史館與史官》(《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興大學1991年版),闡論了元代起居注和日歷的編纂,翰林國史院的建置與沿革,職掌與品秩等,對元代修史制度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薩兆溈《元代翰林國史院述要》(《北京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則分析了元翰林國史院在選拔人才、修纂史書、科考取士、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還考證出元翰林國史院的位置在高梁河東支的南岸,而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在高梁河東支的北岸(《元翰林國史院地理方位辨正》,《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五、明、清史館

百餘年來,對明清史館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就明代史館來講,研究有所起步。商慧明《明代史館考述》(《江淮論壇》1991年第1期)認為明代史館效法唐宋,明初官家修史機構稱史局,後來由翰林院兼領史職,在史官選任方面注重進士出身,史官要具備政治家的氣度,有「好是正直」的是非觀念,博洽與專精相結合;形成了鑒世為旨、分纂嚴審的修史原則和兼容並蓄的修撰方針。謝貴安《明代史館探微》(《史學史研究》2000年第2期)則對明代史館的基本面貌、管理制度進行了考證和探討,認為明代史館既隸屬於翰林院,又受制於內閣;設置地點不在翰林院中,而在禁中左順門內的內閣及其誥敕房東閣附近;共分十個館,東四館編纂史料,西六館編纂史書;是虛實相兼的修史機構,雖非恆開之館也無固定的官員,但有特定的場館和一定的管理方式。並分析了史館的人事、供給、門衛、考勤、纂修、獎勵等制度。羅仲輝《明初史館和〈元史〉的修纂》(《中國史研究》1992年第1期)考察了明初設館修《元史》的情況,分析了圍繞《元史》修纂所引發的政治斗爭。朱希祖《南明三朝史官及官修史籍考》(《國史館館刊》第1卷第3號,1948年8月)考察了南明三朝的史官建置、修史制度和官修史籍的情況。
相對於明代史館的研究,對清代史館的研究成效較大。首先,對清代史館類型進行了介紹和初步分析。楊玉良《武英殿修書處及內府修書各館》(《清代宮史探微》,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沈原《清代宮廷的修書機構》(《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選》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介紹了清廷的修書各館的類型。前者指出內府修書館大體分為常開、例開、特開三種,常開有國史館、方略館等,例開有實錄館、聖訓館等,特開有會典館、三通館、一統志館等,並分析了武英殿修書處與修書各館的關系;後者則將修書館分為內廷和外朝兩類,內廷常設的修書機構有書房、文館、內三院、內翻書房、南書房、尚書房、方略館、武英殿修書處等,外朝常設的修書機構有起居注館、國史館以及各種臨時書館。秦國經、高換婷《清朝修史與〈清史稿〉編纂研究》(《清史研究》2002年第3期)也將清代修史機構分為常開、例開、特開三類。這里要特別提到喬治忠的研究,他在所著《清朝官方史學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書的第一章《清朝的修史制度及其特點》中從宏觀上對清朝官方修史活動的組織方式、清朝修史制度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考察了內閣、翰林院與修史制度、清朝的各類修史之館、對修史人才的任用、皇帝干預、史料徵用體制、滿人參與修史、督察處分制度等,對前人沒有涉獵的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重視。其次,對清代部分史館進行了具體研究。李鵬年《國史館及其檔案》(《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王鍾翰《清國史館與〈清史列傳〉》(《社會科學輯刊》1982年第3期)、喬治忠《清代國史館考述》(《文史》第39輯)、鄒愛蓮《清代的國史館及其修史制度》(《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均對清代國史館進行了研究。李文對國史館的機構職掌、修史內容進行了分析;王文著重考察了國史館的設置年代,指出國史館第一次開館在康熙29年,第二次開館在乾隆30年;喬文系統地考察了國史館的建置沿革、官員組成及內部機構、承辦的纂修任務,分析了總裁和副總裁、提調、總纂和纂修、協修、清文總校、收掌、校對、翻譯、謄錄、供事、筆削員的情況,指出國史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方法是各史館的典範,糾正了人們對國史館的一些模糊認識;鄒文則從國史館的機構設置及職掌、修史制度與方法、人員管理制度與方法三個方面探討了國史館的內部情況。王清政《清代實錄館考述》(《江漢論壇》1999年第2期)較為系統地考察了實錄館的設置、人員組成、管理制度。姚繼榮《清代方略館與官修方略》(《山西師大學報》2002年第2期)考察了方略館的設置、清代官修方略的成就及方略的史學價值。夏宏圖《清代方略館設立時間舉證》(《歷史檔案》1997年第2期)認為方略館的設立應在康熙21年。而姚繼榮《清代方略館設置年代記載小議》(《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則認為乾隆14年為方略館正式定址建制之始。陳捷先《清代起居注館建置略考》(《清史雜筆》,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版)對清代起居注館的設立及廢置進行了研究。喬治忠《康熙起居注館和康熙起居注》(《清朝官方史學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對康熙起居注館的設立始末、康熙起居注的特點和史料價值進行了分析。另外,柳詒徴《記光緒會典館之組織》(《學原》第1卷第9期,1947年)對光緒朝會典館的設立、人員、編纂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資料豐富,結論可信。

六、幾點認識

從以上綜述我們可以看出,百餘年來關於中國古代史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第一,唐、宋史館的研究比較深入,不僅很多問題得到澄清,而且考察了唐、宋史館與唐、宋政治、學術的關系。第二,微觀考辨值得注意。特別是對部分史館的建置沿革、管理機制的考證,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百餘年來的史館研究也在啟示我們:其一,史館制度的研究涉及到社會史、制度史、史學史等多個學科,因此論究史館不能囿於史學層面,也不能囿於制度層面,要兼顧到各個層面的相互影響,把握其真正的內涵。要注意史館的活潑與彈性,及其因時因人而異的運作與轉變。其二,必須將史館置於整個社會政治、制度、史學以及文獻的架構之中進行整體探討,走出就事論事的窠臼,真正把握史館修史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探究史館修史下傳統史學的精神本質。其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豐富的文獻,放寬史館研究的視野,以史館為紐結,以史館修史和社會政治、史學發展的關系為突破口,進行社會、政治、學術文化、史學、文獻的綜合研究,實屬必要

這是另一個的論文,沒有下下來,網址給你吧!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066-2007179021.htm
《煙台大學》 2007年 加入收藏 獲取最新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劉元德 【摘要】: 中華民族是歷史意識發達的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史學的傳承和記載。這突出表現在中國古代君主對歷史記載的看重與控制,由此而形成了一套幾乎完全區別於西方的中國古代史學記載方式,即通過國家建立了類似於行政官制的史官制度,從而使得史官在中國古代具有了兩重身份:歷史記載者和行政官員。通過對前代和當朝歷史的記載和評點,史官在中國古代政治發展中扮演著極其獨特的角色。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有其鮮明的特點:史官機構從一開始的零星散亂到後來的完善嚴謹;其職能從最初的繁雜眾多到最後的專事歷史記載;國家監修、專修歷史逐漸取代了私人修史,等等。史官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的演變及其基本特徵的形成過程,體現了專制政治對史學的控制和影響,史權與君權的緊張關系也決定了中國古代史官的特殊性格:「秉筆直書」者令人敬佩,而「曲筆阿時」者亦大有人在。 本文第一部分簡單明了地梳理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歷史沿革脈絡,論述了史官制度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著重論述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特點。第三部分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分析並反思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對中國古代歷史、政治制度所產生的影響,試圖發現和探索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史官 史館 起居注 著作郎

摘要3-4ABSTRACT4-7第一章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沿革概述7-10第二章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特徵10-18第一節 史官建置的散亂無序到完善嚴謹10-11第二節 史官職能的多樣性到專門性11-13第三節 從私人修史到國家監修、專修13-18第三章 對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的反思18-27第一節 史官精神:書法無隱,秉筆直書18-21第二節 皇權政治下史官功能的異化:曲筆阿時21-27結語27-28致謝28-29參考文獻29-30附錄一: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4. 九江學院特困生,貧困生補助標准

您好,九江學院特困生、貧困生補助標准有三種。
一等貧困4000元/年、二等貧內困3000元/年、三等貧困2000元/年。
我校容還有其他補助如叔子愛蓮獎學金2000元,東林寺助學補助2000元、電信公司助學補助等等

5. 半命題作文,「 的禮贊」

奧運健兒,你好!

亞洲飛人劉翔,您好!你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你創造了12秒88的新110米欄世界紀錄。我們為你而自豪,你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胸前那一枚亮閃閃的金牌,自豪地告訴世人:黃種人也可以在奧運會的直道賽場上創造奇跡!你不但為你自己,還為我們中國人,我們亞洲人增光添彩。在你以後的比賽中,我會一直替你加油,為你吶喊助威的。真心祝願你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再次奪冠!

亞洲巨人姚明,您好!我是來自河南省的一名少先隊員,雖然我不善長打籃球,但是您那灌籃的一幕幕,還是讓我大開眼界,敬佩不已。您那勇於拼搏、刻苦訓練的精神,我只能用掌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了。在這里,我忠心祝福您,2008年取得輝煌的成績,為祖國爭光!

親愛的程菲姐姐,你好,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認識你的。有一天,我和同學在討論體操運動員,第一個就想到了你,於是我漸漸迷上了你……在一次次的體操比賽中看到你的身影,在領獎台上,你高唱國歌,我心中很自然地就升騰起一股自豪感,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您一樣站在那最高的領獎台上。希望在2008的舞台上,能看到你柔美的身影,奪冠時燦爛的笑容。加油!

「美人魚」——郭晶晶姐姐,您好!從雅典奧運閉幕到現在已有四年了,可我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在那段時間里,我總看您的跳水,當您完成那優美的最後一跳時,我們全家歡呼起來,因為我知道這枚金牌又屬於我們中國了,年僅23歲的您又成為了世人的「焦點」。

祝您在2008年奧運會上再創佳績,讓郭晶晶這個名字再次響起在2008年奧運會上,讓世人目睹中國人的風采。

我相信在2008年的奧運賽場上,我們的國旗一定會一次次高高飄揚在奧運賽場,我們的國歌一定會一次次奏響在北京上空!奧運健兒們,我為你們加油!

6. 2010河北省語文中考語文背誦篇目

關雎
詩經•周南·關雎•先秦
關關雎(jū)鳩(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參差荇(xí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ǔ)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輾(zhǎn)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lè)之。
關關雎(jū)鳩(jiū):雎鳩鳥不停地叫。雎鳩,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飲酒(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行路難
金樽[2]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3]直[4]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觀刈麥
時為盩厔縣尉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注音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
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 ,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漁家傲
例詞: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②,干戈寥落四周星③。
山河破碎風飄絮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⑤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⑥。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⑦。
天凈沙 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已亥雜詩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出師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 )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雲。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á)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三峽
已節選入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上冊 第二十六課
語文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上冊 第二十七課
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上冊 第十五課
第26課 三峽《三峽》—酈道元
人教版 《 三 峽 》 第六單元 第二十七課
自(1)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重岩疊嶂(3),隱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見曦(6)月。
至於夏水襄陵(7),沿泝(8)阻絕。或王命急宣(9),有時朝發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14),回清倒影(15)。絕巘(16)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17),清榮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21),空谷傳響,哀轉久絕(22)。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qí)真不知馬也。
陋室銘
山不在⑴高,有仙則名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⑶。斯⑷是陋室,惟⑸吾德馨⑹。苔痕上⑺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⑻,往來無白丁⑼。可以調素琴⑽,閱金經⑾。無絲竹⑿之亂耳⒀,無案牘⒁之勞形⒂。南陽⒃諸葛廬⒄,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⒅?」

好多啊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wàn),蒙絡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醉翁亭記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稟銷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對不起,不讓打了

7. 月滿軒尼詩在線播放

幕後花絮
《月滿軒尼詩》最大的看點無疑是張學友和湯唯的組合。在《色·戒》之後,湯唯推掉了多部片約,這其中就包括老東家安樂的爭議作品《狼災記》,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湯唯和張學友這兩位大腕既然放心地將自己交給了只有一部導演作品經驗的岸西,看來,影片過硬的劇本是吸引兩位大牌的關鍵。
影片《月滿軒尼詩》是岸西自編自導的一部愛情小品,片中張學友飾演一名與世無爭的電器店老闆,心地善良但胸無大志。而女主角湯唯則是一名為舅父打理潔具店的女孩,性格倔強,不喜交際。故事講述二人已達適婚年齡但卻形單影只,在家人安排下前往「相親」,可惜二人各自已心有所屬,最後相親失敗但卻發展了一段友誼。導演表示這部電影的劇本在很早就寫完了,也是唯一一個一開始就計劃留給自己的電影。[3]
影片《月滿軒尼詩》的導演岸西與主演鮑起靜、湯唯在影片上映首日,抵達長沙與當地熱情的觀眾一起慶祝上映,獲得七省電影頻道的聯名支持。該片上映4天即獲得超過700萬的票房成績,而且口碑極佳,票房漲勢看好。 劇組主創抵達長沙後,媒體見面會上當地記者紛紛打探各種細節,如湯唯的穿著,吃了些什麼?作了些什麼?更是有媒體刊登了劇組一行來長沙的行蹤。晚間的影院觀眾見面會上,50米的紅地毯周圍擠滿了長沙影迷, 場面火爆至極。湯唯頻頻與影迷微笑揮手。而會場內,麻辣的長沙影迷對湯唯首次用湖南話推介影片很是受用,頻頻爆以熱烈的掌聲。

8. 學英雄見行動,急尋一片關於學習抗震救災英雄的文章!!!

遍地是英雄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名男子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大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縣映秀鎮幼兒園的聶曉燕老師始終守護在垮塌的教學樓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武警官兵用手扒開廢墟。
直到她遇難的孩子被挖出,聶曉燕的眼淚終於如山洪暴發:「娃……娃娃……媽媽……來不及……啊……」
地震時,孩子們都在睡午覺,聶曉燕一手一個抱出了兩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屋子裡!
「娃娃,你的臉怎麼這么臟啊?」聶曉燕打開帶在身邊不知多久的嶄新粉紅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媽媽給你洗干凈。」她和丈夫用手帕輕輕地擦著孩子滿是灰塵的頭發和臉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邊一位武警戰士用安全帽使勁地敲著自己的腦袋,讓疼痛阻止淚水傾瀉。
13日22時12分,救援人員扒出了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的遺體。只見他雙臂張開趴在一張課桌上,死死地護著桌下的4個孩子。孩子們得以生還,他們的譚老師卻永遠地去了……
「要不是有譚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流著淚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里譚老師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看見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生怕學生們不小心摔傷。」夏開秀老師說。
劉紅麗的舅舅仰天長嘆:「譚老師,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災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懷遠鎮中學老師吳忠洪本已逃生,為救兩名學生義無反顧地返身沖進正猛烈搖晃的教學樓內,湮沒在轟然倒塌的樓房中;北川縣第一中學教師劉寧在大震之時機智地保護了59名學生,卻失去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都江堰向峨鄉愛蓮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婉民為救學生和老師,自己87歲的老母被壓在廢墟下無睱顧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嚴勝華、質安科長塗雲、參謀劉新嶺等人在搶救中因體力嚴重透支而暈倒,醒來後立即沖向第一線;巨震突襲之時,都江堰市人民醫院正在進行手術的5名醫務人員,俯身撲上手術台,用身體護衛患者;成都千名計程車司機自動趕往災區搶運傷員;綿竹市天池鄉農民張吉福徒步求援後又冒死趕回災區搶險;成千上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戰士放棄使用機械,「像綉花一樣」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為廢墟下的倖存者打開生命之門;成都一些血站前獻血的市民排成長隊……
「板盪識英雄」,大災大難方顯大仁大義。
「一起活下去」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崇州市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這位13歲的小姑娘對記者說,醒來後,她從縫隙里看到外面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一個聲音喚醒了她,那是同學馬健的聲音。「我哭著對他說,馬健你別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馬健說,我不會走的,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這點困難難不倒你。」
馬健一邊喊著「堅持,堅持!」一邊瘋了似的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小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已感覺不到傷痛的馬健背起孝廉就向門外走去。剛到門口,扒出孝廉的地方牆壁突然倒塌。好險!「如果晚了幾分鍾,我們兩個都出不來了。記者叔叔,你們一定得幫我給馬健頒一個見義勇為獎。」小孝廉說。
12日晚,脫險後的北川中學同學在校長劉亞春的組織下,男生4人一組,打著手電筒連夜搜索未脫險的同學,直到晚上三點半餘震頻發才停下來。第二天上午,同學們又協助武警救援隊搭帳篷,維持現場秩序。許多學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飯。同學們從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倖存者,僅高三3班生活委員申龍所在的小組就救出十幾名同學。同學袁壘一人就救出6名同學,而他自己則因勞累過度,在13日凌晨集合時昏倒在地。14日轉移至綿陽後,袁壘又和另外5個同學成為救災志願者。
大震襲來之時,重慶市兩個共有55名遊客的旅遊團隊行進在距汶川50多公里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游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龐大的隊伍在兩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揮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邊的平壩上。山石正在滑落,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了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眼前的世界霎時變成了灰色,10米外的事物已不可見。前路坍塌,後路阻斷,四周是震天巨響,「往哪裡跑」成為大家爭議的焦點。
「快、快撤,不要留在這里。」「留在原地,會有人來救我們吧?」「怎麼辦、怎麼辦……」眾人心中只浮上了兩個字——完了。
自救,勢在必行。
入夜,幾十人相互扶持著擠在一座小山頂的小塊平地上,餘九冬、劉曉容則和駕駛員留在山下守望。山下的人時刻警惕著,山上的人牽掛著為他們「站崗放哨」的兩個小姑娘。
天剛蒙蒙亮,隊伍就踏上「征程」。傾盆大雨和大地的顫抖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勵。繞過一段又一段斷裂的公路,狂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突然,岷江水被強餘震激盪而起,兩米多高的大浪讓大家從「泥人」變成了「水人」。男人們找來一片塑料膠袋,拆開攤平頂在頭上,大家圍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裡面。餘震剛歇,隊伍又開拔。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這支隊伍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們從彼此的依賴、信任、扶持中獲取動力。」餘九冬對記者說。

9. 幫忙寫幾篇作文

每個題目都為你找了一些,請你自己選擇

紅杉•合作
曾經為紅杉的高大驚嘆過,但他們的根卻又淺顯得出人意料。那麼,到底是什麼令它們成為植物界的巨無霸呢?對,是合作!
我想,紅杉亦如此。人應如何?於是,我便踏上了探索「合作」的道路,尋尋覓覓……
翻開悠悠歷史長卷,那裡歌聲陣陣,美人起舞,吳王夫差正把酒當歌。殊不知吳國的大門已被攻破,一把厲(利)劍霎時刺穿了夫差的喉嚨,漸(濺)起一地幽怨卻翻騰著的血花。刀光劍影中閃現出勾踐的臉龐,那是剛毅。勾踐終於復國雪恥。但又有誰知,正是這歌舞聲中的美人托起了一代君王復國的夢。還有那西施身後的范蠡和文仲。正是這君臣的合作,磨礪出勾踐這柄鋒利的寶劍。倘若沒有這君臣不二的合作,勾踐就算睡遍了千山的柴薪,嘗遍了天下的苦膽,那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跡也只是痴人說夢,一紙空談。是這些群臣讓我們看到了合作的力量,明白了合作能夠創造強者,乃至強國。
還記得嗎?燕趙韓魏等六國,不是聯盟,打算合作,一同攻破強秦,但六國人俱懷私心,最終的結盟仍舊成秦手下的敗將,自然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六國。既然選擇了合作,就應互相讓步,為了一點點的私利而損失了一個國家,值得嗎?不值!
望今朝,合作又在新世紀中重燃激情,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角落中,也都布滿了合作的恩澤。因為合作,全球經濟一體化;又因為合作,禽流感、SARS不再猖狂;又因為合作,印尼海嘯中人們不再坐以待斃……,
由此可見,從植物到人,再到國家乃至全世界,合作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棵樹的力量很小,但一片山林的力量很大,那裡有翠竹綠樹,鳥語花香;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無限,人海中有多少偉人閃爍智慧的光芒;一個國家的力量不小,但世界的力量更大,只要人人付出,世界就定將精彩紛呈。
朋友,你可願與我一起上路,去探索「合作」的真諦。
(這是一篇較為典型的初中生議論文:從開頭提出中心議題,用正反兩方面事例論證,古今結合,直逼現實,再到前後呼應,以「探索」為由,洋洋灑灑,娓娓道來;從設問開始,到反問、排比,修辭比比皆是,語言犀利,一氣呵成。
議論文的說理是要有點深度且能最大限度地說服人的,是要講究點邏輯的,本文的說理的中肯程度,說理的深度都給人以還不到位、不太解渴的感覺。語句尚有不通順的,出現了錯別字。「玉亦有瑕」,考場作文不必苛刻要求。且隨著學習的深入,積累的充實,學生議論文的瑕疵會褪去的。)

揚起團結的風帆
雄偉高大、直插雲霄的紅杉,馳騁草原、所向披靡的狼群,不懼巨獸、威風八面的白蟻,從他們高貴的氣息中無不透露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因為團結就是力量。
古語有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激情燃燒的今天,團隊意識尤為重要。團結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是要付出努力與行動。團結就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一種推動大船渡過生活大海的動力!(如果把這一句寫在第一自然段後面,是不是語句更有勁!議題更集中!另外第二段前面的那些話不要了,文章更精練。)
綜觀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在生命的長河中譜寫了一曲曲團結的凱歌!官渡之戰是歷史上少有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戰前,曹軍將士鬥志昂揚,袁軍中軍師卻臨陣脫逃,曹操打贏這場仗是理所應當的。難道說這不是一場因團結而勝利的戰爭嗎?舞蹈《千手觀音》的播出,使億萬華夏子孫為之感動,這些姑娘們留給我們的只有一張邰麗華的臉,他們之所以會感動中國,不是因為團結戰勝了名利之心嗎?(這一句話因果關系不成立。)作為本屆世界盃目前最大的黑馬——迦納隊在接連痛擊歐洲鐵騎捷克隊和山姆大叔美國隊後,順利從「死亡小組」出現,無可否認,團結使得非洲人有了與歐美對抗的資本。反觀失敗者,無不是缺乏團結的意識。二戰時,蹲坐在馬奇諾防線內的英法聯軍,眼睜睜的望著德國法西斯的鐵蹄踏過身邊的波蘭、捷克等國,最終發生了悲慘的一幕——敦刻爾克大撤退。大量事實再次證明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至理名言的正確性。(古今中外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可謂論據充分,「面面俱到」。)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雄師是草原上的霸主,然而他沒有豹的速度、公牛的力量,可是它擁有一個強大的獅群。當今社會中,我們同樣需要團結這種偉大的力量。家庭團結,就會創造許多財富,班級團結,就會在競賽中奪魁,國家團結,就會國泰民安,在國際中的地位會提高。所以我要說,無論大到一個國家,還是小到一個家庭,團結永遠都是不竭的力量之源!(這一段的論述語意集中,語言一氣呵成,還是較有說服力的。)
既然如此,讓我們與周圍的人團結起來,凝聚在一起,戰勝一切困難吧!揚起團結的風帆,一起渡過生活這片大海!(發出號召,又緊扣文題,屬於規范的議論文的寫作樣式。)

印象
在我的腦海中時常浮現著他們偉岸的身姿,高大、挺立、永不倒下;在我的記憶中時時盪漾著他們的雄姿,威武、肅穆、屹立永恆,他們就那樣鐫刻在我的心中,幻化成不滅的風景,千年的美麗。
雄霸天下
你越雷池半步,祖宗之法不足守,你冒天下之大不韙,庸人言論不足恤,你大氣磅礴,上天之命不足畏。懷疑自己事業的人,是不能有所成就的;懷疑自己能力的人,是不能成功的。甘龍磨刀霍霍,你視而不見;杜擎咬碎鋼牙,你視而不見;公子虔口誅筆伐,你視而不見。你劈開牢籠,風雲為之叱吒;你打碎枷鎖,山河為之壯麗;你踢飛樊籬,鬼神為之擊節。刑無等級,百姓歡呼,土地私有,黎民雀躍,於是鄉邑大治,於是兵革大強,於是諸侯畏懼,於是秦國稱雄。
我曾一遍遍讀你,商鞅,你的豪情、你的氣概讓我敬佩,你的志向、你的豪邁讓我震驚。你的形象永遠印在我的記憶中,熠熠閃光。
笑傲江湖
持竿垂釣,悠然自得。有人勸你涉世為官,你漠然視之,你孤傲的心靈走不到混沌的仕途。視楚國相位而不顧,你甘願做一顆在清風中獨守月亮的大樹,在菊花開滿的南山西疇,在明月朗照的松間竹林,撫琴而長吟。你的詩寫在天上,飛翔的生命掛在懸岸,把心燈燃起,把心香焚起,千丘萬壑,長袖臨風,一掃漫天陰霾!
我曾一遍遍讀你,莊子,你的淡泊,你的從容令我欽佩,你的逍遙,你的自在讓我心馳神往,你的身影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永世不忘。
昭君漸行漸遠的纖細身影;斑超在西域二十幾年的獨嘗人間冰涼;邰麗華在無聲世界演繹絕美的舞蹈;海倫·凱勒在黑暗中尋找生命的光芒......他們的身影都在我心中定格,因為他們已用行動告訴我生命的意義和輝煌。
有一些話,他們崇高而偉大;他們的名字刻在歷史的史冊中,萬代流芳。
有一些事,他們真實而偉大;他們鐫刻在人們心中,熠熠閃光。
有一些人,他們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心中,永世難忘。

印象
「於無聲處藏世界,更無勝地賽仙山」,黃姚如夢,如一縷輕煙在我記憶中的某個角落飄揚。
這里沒有刺眼的金碧輝煌,有的只是土黃的牆壁和黑灰色小瓦。一位銀發老者憑欄佇立。眼神中既無憂愁也無歡笑,有的只是一種平靜和安詳。兩顆老樹相互依偎,盤根錯節,那棵露在外的樹根,猶如一位精瘦老人胳膊上展現的靜脈,無意間突顯(凸現)了幾分精乾和頑強。有人說那是疼,我說不是,那是經歷了風霜雨露後的命脈。
寧靜的氣質是黃姚的外表,而幽幽散發的文氣是黃姚的內涵,康乾年間,一位位舉人書生意氣,詩酒風流早已混然內斂,如今的黃姚君子如玉,觸手也溫。一塊塊詩匾猶如一張張泛黃的名片展現著絕代名姝洗盡鉛華,所謂溫柔敦厚,所謂骨感崢嶸,回眸往事重重,盡在不言中。
黃姚依然是任運而恬淡的。這里的人們樂山,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智(仁)者,這里的人們樂水,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仁(智)者。信步走去,只見逐鬧嬉戲的童顏稚子,皆有三分靈氣;枯坐檐下的鶴發老者,尚帶七分古風,柴門犬吠,屋舍雞啼,深間黍香。但凡此間風物,皆有一種超脫淡然的風露。黃姚又是一幅塵緣未了的浮士繪。斜暉晚照,屢屢上升的炊煙是古鎮的呼吸,捶衣舂米的悶響是古鎮的脈搏,而那阡陌蒼間的聲息歌哭是古鎮的靈魂。青石街上的木門總是厚重而又細節豐盈的,推開門「吱呀」一聲,彷彿沉寂的記憶從睡夢中驚醒,邁進去便有一腳踏空的昏眩,悵然若失,不知今夕何年。黃姚還是時間的迷宮。當你凝望藤蘿交疊的溪流小橋,彷彿你凝望的是歷史。其實你凝望的是時尚,五百年前的時尚。當你穿梭在寂寞的小巷中,彷彿你穿梭在孤獨中,其實你穿梭的是繁華,康乾盛世的繁華。當你撫摸那褪色的門楣,彷彿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實你感受的是精緻,是流年鐫刻,歲月描繪的精緻。
只為聆聽細雨敲打萬曆年間的富櫪,只為猜想那古祠深宅的紅塵往事,只為追隨著一江碧水,在流年的印象中抒寫古鎮的前世今生。

印象
一縷陽光,或從山崗中噴薄而出,或從晦暗的陰雲中濾出,或在春風中盪漾,或在冬雪中溺愛......如紅紅的木魚敲擊混沌,於是清醒。陣陣細波沖刷心田,於是溫暖。濕潤心頭,情郁其中,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小時候,由於奶奶管我太嚴厲,我不喜歡她。常常躲著她,跟她玩捉迷藏,她剛到東屋,我就躲進了西屋;她剛到院牆後,我便跑到了桌子下。奶奶是裹著小腳的,看著她一拐一拐地追我,我總是捂著嘴笑。我常氣奶奶,但她從不打我,但那一次......
我到同學家玩,大概九點半的時候,我才想起回家。快到家時,我聽見了我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的聲音:「小晶啊......」是奶奶!她喊的撕心裂肺。那聲音劃過夜空,聲聲撞擊著我的心。奶奶的喊聲融化了我心頭一片片寒冰(沒有原因。),揉進了我心中那最柔軟的地方。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珠子無聲地下落。我飛快地往家跑,在門口一頭撞在了奶奶身上。奶奶緊緊地抓著我的胳膊,我抬起頭,看到奶奶一臉焦急,眼裡卻閃著欣喜的光芒,淚水在她眼眶中打轉。我也眼淚洶涌,抱緊了奶奶,回到家雖挨了奶奶一頓打,但心裡卻好溫暖、好溫暖。
後來,我搬走了,離開了奶奶,卻發現我最喜歡的居然是快樂撒嬌任性的在奶奶溫暖的目光下搖著她的肩膀,或不講道理的無理取鬧一通,再看著她一臉嚴肅,聽著她充滿呵護的嘮叨。喜歡她叫我的名字「小晶哪......」她總是把名字後面的「哪」拖得好長好長。喜歡在夢中看到她,我好像又回到了她的寵愛當中。每當和奶奶糾纏地難舍難分時,我好希望夢不要醒......
現在奶奶走了,但我心中那最溫暖的一角總會有奶奶的微笑。
在我的腦海中最深的印象里總有(與「最深」相對應,應寫作「總是」。)奶奶的身影,抹抹白雲,浩浩在後,澄澄冬顏奶奶的愛在裹著我繼續遠行。

活在生命花季里
生命,這包羅萬象的永恆命題,多少聖賢窮盡心智也終難闡明其真諦;多少巨匠運盡機謀也終難破解其奧秘。一番爭辯衍生無數定義;幾次追溯徒留千古玄疑。
「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但我敢說生命像什麼。」對呀,依我看來生活如土壤,生命如鮮花,你我一輩子都活在花季里。
生命嬌艷過於牡丹,華美不遜薔薇,孤傲可比蘭草,清馨恰如茉莉,菊為筋骨,梅為神韻,開得最是長久,最是絢麗。
生命為形,生活為基,種下一粒花籽,根須便擁抱整個生活的大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擁有生命才擁有一切。」你的根抓得要牢,做人要站穩腳跟;你的莖挺得要直,立世須堂堂正正;你的葉舒得要開,風霜雨雪將鐫刻它以滄桑的脈絡;你的花開得要美,日月星辰將照臨她以炫目的亮色。人要敢於面對生活,才會充分享受生命。快喚醒那嚴冬遠去卻猶酣眠未起的胚胎,春光無限,快接受宇宙無私的恩惠吧!
花既萌芽,便要考慮這生命的意義,我為何而綻放,這其間的道理。無論是飛鳥將你誤投於深潭幽谷,抑或清風將你吹至懸崖絕壁。勸君休灰心,莫喪氣,逆境何嘗不是對生命之花的磨礪。今天,這里是一潭死水,明日你促成汪倫與太白的友誼。今天,這里是一道幽谷,明天你引得武陵人在仙境迷失自己。懸崖也有攀登的壯士,絕壁也有登臨的勇者,就看你是否有那份豪情與膽魄了。
花已開放,休要自鳴得意,這才是生命的進步。莫叫淤泥污了蘭心蕙質,莫遭清漣滌盪妖媚之氣。既然從前已不甘於沉淪,今天更應傲然挺立。香遠益清,播撒你的美名;繁花似錦,流傳你的事跡。這樣生才有別於死,活得才有意義。
花近凋零,熄不滅生命的火焰,胞子已飄向更遠的歸宿,落紅將滋潤足下的土地。今年付出,明年收獲,百花又盛開,你我叢中笑。這樣才等同於生,逝去得才壯麗。
繁花似錦叢中笑,誰言人生不輝煌。春天花常在,夏季花常開,秋日花正紅,冬至花不敗。依我看生命如花,活在花季里,你我要用心對待。

愛是永恆
愛,像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數也數不清。我們身邊有許多愛,他們擁有華麗的名字:朋友之間的愛,叫友情;親人之間的愛,叫親情;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愛,叫師生情……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找到他們。

愛是永恆的,正如友情:

能和朋友在一起玩,在一起唱歌,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說笑笑……都是因為擁有朋友之間的愛————友情。如果沒有他,你我和同學們之間就會變得很冷漠,再也不會有同學之間的歡聲笑語,也再不會有校園中多彩多姿的生活了。如果世界上真的失去了友情,那會怎樣呢?

愛是永恆的,正如親情:

一句溫馨的話語;一次失敗後的鼓勵;一杯熱茶;一次臨走時的叮嚀……這些都是親情給予我們的。父母一次次的喂養,一次次哄我們入睡,一次次教我們走路,一次次告訴我們道理……這都是親情的體現,親情的教導。如果世界上沒有了親情,那會怎麼樣呢?

愛是永恆的,正如師生情:

一次問題的耐心解答;一次鼓勵的笑臉;一次雨時送出的身影……這些都是師生情培育出來的花朵,瞧那晶瑩的水珠,在剛剛開放的花瓣上閃爍著。

愛是永恆的,正如……

愛如石子,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許多的愛,走路的時候,你可能不會發覺他們,直到有一天,他們飛上天空成為星星,你才會知道,愛是永遠不會變的。

愛是永恆
我曾經生活在一個快樂和幸福的家庭里。爸爸是一名警察,媽媽是一名護士。這個三口之家原本是很幸福的,但由於一次意外,使我們家少了一份快樂,幸福,而多了一份負擔,責任和悲傷。就在十年以前,媽媽在工作崗位上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而犧牲了。
她是一位偉大的媽媽,一個十分負責任的護士阿姨。就在她臨終之前的晚上,她還認認真真地給我和爸爸兩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她說:「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快樂,還是知識?我覺得它們都不是。因為在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是『愛』,只有它,才會在困難之中給予我們力量,使我們永不放棄。」
其實,媽媽說的話概括起來就是:人活者,金錢,知識,快樂,幸福,乃至於生命都是不重要的。而相比之下最重要的應該是愛心。在我們家裡,爸爸是警察,是維護和平的衛士。當他們行走在路邊,當看到了不平事時,他們總是要首當其沖的,真正做到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難道不是一種愛的體現嗎?不錯,每一個職業都有每一個職業的要求,就像:「媽媽是一名護士,每當聽到有人打電話求助,她都會帶者其他的叔叔阿姨們去奮不顧身救那些處在危險境界的人們。因為她們知道他們需要幫助,更因為這是她們的職業需要。
愛是永恆的,而生命卻是無價的。我想:不管是維護和平的警察爸爸,還是救死扶傷的護士媽媽,他們都有一份共同的情感——那就是愛;他們還都擁有一件相同的東西——它就是愛心。我為此總結出了一個算式:快樂+善良-自私=愛心,也就是說,愛心是由快樂和善良的情感所組成,自私的人永遠不會有愛心,自私的人也永遠不會因此而得到愛.
記得有一句歌詞說的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熱心腸。人生的道路多曲折,人生的道路又漫長,誰也難免遇到險阻,誰也難免遇到憂傷。只要你我熱情相助,就算是懦夫也會變成金剛的。
朋友們,請你們記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世紀。當你們遇到了困難,除了你自己,你的家人和你的朋友外,還有一個可以幫你們的——那就是愛心。
愛是永恆的,更是無私的。

我眼中的腳
腳,是人體中必不可少的器官,行走靠它,支撐身體靠它,踢足球靠它……腳為人們做了這么多,它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吧!我眼中的腳,是快樂的,是痛苦的,是默默無聞的,不是野心勃勃的。
腳,應該是快樂的吧!
腳,承擔著世界上最美的工作。它想到了自己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工具,離開了自己,世界就無法運轉。於是,它便努力的工作,為人類的發展提供幫助。經過腳的努力,世界便得美麗起來,當它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時,我想,它應該是快樂的。
腳,也應該是痛苦的吧!
成年累月的行走,奔波,再棒的腳也會承受不住的。當看到人們捂著鼻子遠離它帶來的陣陣惡臭時,當看到自己的某些部位由於長期摩擦而發硬時,當人們忍受不了它帶來的某些病菌致癢而胡亂踢打,被折磨的不成形時,我想,它應該是痛苦的。
腳,更是默默無聞的吧!
腳為人類做了這么多,不累嗎?不!它也有煩惱,也有憂愁!可,那有怎麼樣呢?如果它休息一秒鍾,可能回導致一場比賽因此延誤,可能會使要簽的合同被否決,可能會因遲到而被扣獎金。所以1它必須工作,必須忍受著自己的難言之隱!當人們獲得成功時,它卻沒有要求絲毫回報。這,便是默默無聞吧!
但,它不是野心勃勃的!
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高高在上,一切都歸它支配。腳有沒有想過要當老大呢?我可以告訴你:沒有。因為它是快樂的,它是痛苦的,它是默默無聞的,但它不是野心勃勃的!
它喜歡自己的方式,它喜歡這樣快樂的,痛苦的,默默無聞的,但不野心勃勃的生活著!

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這是但丁的名言。數百年來,他一直鼓舞著志士仁人探索,追求光明。如今,他又成為青年一代自立自主的口號。可是,有一部分青年人以但丁這句話做擋箭牌,拒諫飾非,這就違背了但丁的本意了。但丁面對中世紀的封建專制,面對教會勢力的高壓,宣揚自由民主,倡導文藝復興,必然要招致重重圍攻,遭受種種迫害,因而他才發出「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的錚錚誓言。這是對光明世界的追求,是對腐朽權利的蔑視,而不是一意孤行的固執,更不是沉淪墮落的借口。

誠然,當代青年是獨立思考的一代,是開拓創新的一代,我們理應走自己的路。倘若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哪裡還有開拓?哪裡還有創新?

走自己的路,就是標新立異,別人難免要評頭論足。其中,既有善意的批評指導,也有惡意的嘲諷誹謗。對於別人的議論應採取什麼態度呢?我認為:一要看自己的路走得如何,二要看別人議論的性質。將二者參照比較一番,才能決定自己的取捨。

首先要看你走的是正路,還是斜路。如果是正路,那就要堅持下去,閑言碎語,不必理睬——「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張藝謀被稱為「開創中國電影新時代」的著名導演、著名攝影師、演員,倘若拍完《黃土地》以後,便屈服於喧囂一時的非議和責難,停下腳步,哪裡還有譽冠西柏林電影節的《紅高粱》?中國的電影又怎能走向世界,震動全球?制葯大王、著名企業家貝兆漢倘若隨波逐流,怎麼會闖出改革之路?哪裡會有今天的白玉制葯廠?

如果你走的是彎路,既經別人指出,你為何不轉換方向,踏上坦途?朱明瑛原是東方歌舞團的舞蹈演員,成績平平,卻有一副好嗓子。他接受團長王昆的建議,改學唱歌,終於成為了蜚聲中外的歌唱家。倘若她「一條路走到黑」,是很難成為戴愛蓮式的舞蹈大家的,那麼歌壇上也就沒有今日的朱明瑛了。

如果你走上了歧途,更應歡迎別人指點迷津;如果執迷不悟,終會跌入深淵。遲志強在電影界展露頭角後,便恣意享樂,雖經師友苦苦相勸,他仍固執地「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終於觸犯法令,鋃鐺入獄。倘若他能聽從勸告,懸崖勒馬,又何至於此?

在我們青年中,學習無方,鑽牛角尖者有之;貪圖物質享樂,追求低級趣味者有之……如果老師、家長、同學善意規勸,他們便甩出一句話來——「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這種一意孤行的態度,不是無知,就是愚昧!我奉勸這些朋友迅速覺醒,改弦易轍!

獨立思考是成功的階梯,固執己見是失敗的先導。

有鑒於此,我將但丁的話修改一下,與青年朋友共勉——走自己的路,也請別人指導!

走自己的路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版《序言》的最後一句引用了佛羅倫薩大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

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的三個來源,原本是精華和糟粕的混雜。馬克思創立了唯物論,但他的辯證法,卻是出自他最敬重的人——徹底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馬克思能在眾多事物中正確拿來所需要的,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在研究和探索中,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路——用科學辯證的眼光對待一切,因此,他沒有偏向於哪一個流派;同樣,也沒有屈服於當時反動思想家的圍剿。他只是自信地說:走自己的路,讓人家說去吧!終於,歷史做出了公正的評價:馬克思不朽。

假使馬克思囿於某個錯誤的流派;假使他傾倒於黑格爾的一切觀點,假使他屈從於衛道者的指責辱罵,那又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毫無疑問,如果這些「假使」成立,那麼無產階級的歷史就將改寫。

「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並不意味著「夜郎自大」而是一種自信力的體現,一種對科學、對真理追求而不妥協的韌性的體現。

他之所以不是「夜郎自大」,因為它所說的「路」是在科學的嚴謹的分辨力下找到的。

記得魯迅先生說過一段話:「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一向少有敢走自己的路的人。

少有敢走自己路的人,社會自然就少有創新;少有創新,社會自然就因循守舊;而守舊,社會必然就要倒退。

為什麼中國人少有走自己路的人呢?

中國本來很早就有無頭而敢與皇帝交戰的英雄,有死於追求太陽的巨人。為什麼一切都成為神話呢?

追溯歷史,尋找歷史車輪印下的轍痕:奴隸制的很快解體,使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意識到,沒有強大的思想統治工具,就無法使四海之民,天下之士盡為自己服務。於是,在那烽火連天的混戰中,統治者們努力尋找著有序的社會結構。

統治者的「慧眼」看中了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加上道家的虛無與淡然、佛家的面壁主義,終於給富有斗爭性、創造性的人民套上了「不朽而沉重」的精神枷鎖。

但在中國人的血管里依舊保留著祖先那開天闢地的英氣,也有反抗的人,走自己路的人。

兩千餘年的強制力自然無法在短時期內消除窮盡,慣性依然巨大無比。因此造成了今天中國人身上的種種劣質。

中國社會的傳統結構是一種極端的收攏式形體。這種壓抑的構架使人們失去了開拓的勇氣,失去了創造性的思維。有的只是隨著發臭的「傳統道德」邁步,將自己的個性融於共性眾,因而才會使原來擁有諸多美德的人民變得缺少真誠,缺少韌性,缺少自我的顯露。

但我還要說:中華民族依舊是偉大的民族。因為在漫長的黑暗中,盡管追求真理的不斷被扼殺,但仍然有敢於走自己路的人。人民,也從未喪失過自信力。

20世紀的今天,中國同世界一同迎來了新的挑戰,共和國將騰飛,用那變革作為自己的羽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當我們在無數的獨特中將古老的過渡建設成有獨特色彩的現代化強國時,我們才能告慰於無數仁人志士的英靈,才能無愧於「龍的子孫」的稱號。

「走自己的路,讓大家說去吧!」這「路」,是將自己奉獻給祖國,奉獻給民族的路,也是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的路!

閱讀全文

與叔子愛蓮獎學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32014南開大學國家獎學金名單 瀏覽:560
專升本考生考研復試 瀏覽:354
研究生給導師寫自薦信被婉拒了怎麼回復 瀏覽:470
2020中科大非全日制分數 瀏覽:747
江西非全日制研究生 瀏覽:1
2016全日制自考學校 瀏覽:86
考研廣播電視學分數線 瀏覽:465
研究生什麼年齡能考試 瀏覽:580
中科院大學研究生考試培訓 瀏覽:43
全日制大專免考免試入學 瀏覽:943
考研在學校租房子 瀏覽:543
上海全日制專升本報名 瀏覽:924
事業單位必須是全日制學歷嗎 瀏覽:233
出國讀研澳洲 瀏覽:340
金融研究生考英語考試 瀏覽:43
雲南大學研究生比較好的專業 瀏覽:32
本科生考在職研究生報考時間 瀏覽:173
密碼學專業考研科目 瀏覽:996
工程學院針對的考研的學校有哪些 瀏覽:982
研究生考試366分 瀏覽:123